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2-08 15:33
互联网不相信广告,白酒不相信公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云贵川不相信酒。套用一下,互联网不相信广告,白酒不相信公关。


谁对谁错?


今年春晚,互联网大厂退场,接盘的不是新能源汽车,而是白酒。在很多年的时间里,白酒企业都是各种媒介渠道的大金主爸爸,从哈尔滨到三亚,从上海到乌鲁木齐,所有城市的机场和火车站,白酒广告在抢夺每一块能露出的屏幕和墙面。


白酒的广告,还存在于国际各项体育赛事,以及各种私域的高端体育赛事中,各种欧洲联赛、网球大满贯、高尔夫赛事,都可以看到剑南春、泸州老窖、茅台、五粮液的影子。


在整个商业环境里,还在如此阔绰投放广告的行业,已经凤毛麟角。地产已经衰败,互联网企业从来不爱投广告,新能源汽车热衷于社交平台,手机数码行业则习惯于盛大的发布会。


只有白酒还在独孤求败,坚持传统广告营销。


我曾经对此,跟几个白酒大厂的人私下聊过,我说你们为何热衷于这些没有ROI数据监控的传统广告形式呢?


答案也很简单:“利润足够多!可以撑得起来这种任性的投放,其他行业的利润率不够,所以就得想着办法去省钱,算转化率,能用更简单的方式把这件事解决掉,何必要去动脑,舍近求远。反正都是国企,又不是自己的企业,没必要省这些钱,多投广告,也算是为社会做贡献了,与民营企业共享财富。”


以上,是一段真实的记录,是不是行业的共识,我不知道,但是我认为的确是一种存在的心态。


那么,这种任性真的就是正确的吗?


有没有可能会陷入一个死循环?当一些酒企醒悟过来,开始用更高维的营销方式来操作的时候,还在传统套路里,不能自拔的老先生们,会不会被淘汰?我觉得可能会,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出现。


一、高额的营销费用有用吗


让我们看一组有趣的数据。


2021年,16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显示,总共支出广告宣传及促销费用 210.93 亿元,占总销售费用的 69.15%,其中,浓香型阵营的五粮液广告宣传及促销费用为 50.05 亿元,泸州老窖为 29.08亿元,古井贡酒为 21.69 亿元,洋河股份为 19.12 亿元;而酱香型阵营的茅台,广告宣传及促销费用为 23.63 亿元;清香型老大山西汾酒,为 20.36 亿元。


同样是2021年,酱香型白酒连续七年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5%,占中国白酒行业营收的31.5%,而清香型白酒的行业占比也由15%上升至20%以上。


两组数据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高额的广告投放,并没有挽回整个浓香型阵营的颓势,作为龙头企业的茅台,广告支出竟然只有五粮液的一半。


2022年上半年,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洋河股份的营收增速都在20%以上,贵州茅台17.2%,五粮液则以12.17%垫底。


五粮液这几年的衰败速度,已经成为行业的一面镜子,很多企业营销部门私下几乎都是拿着五粮液做反面教材,反思自己。


但是大脑是清醒的,身体却是诚实的,知行合一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到了实操层面,每天喊品牌,喊心智占领,喊年轻化,喊公关的白酒大厂们,又尘归尘土归土,继续无脑投放广告的老套路。


就拿洋河与古井两家在黄淮产区并存的大厂来看,这几年洋河在营销上投入开始收敛进行精细化投放,而古井还是大手笔老套路,最终呈现的结局就是,古井在安徽本土市场,都开始受到了洋河的冲击,份额逐渐减少。


产品型公司,不投放广告,行不行?我先直接给结论,不行!无论是汽车、手机、电脑、饮料、乳制品,都需要投放广告,因为产品需要展示,但是投放与投放之间,区别太大了。


这里面,我只说一个核心数据,对于科技行业来说,产品的品牌广告投放,也就是那种不可监控转化的投放,与可监控ROI转化的广告投放大概比例是3比7,甚至2比8;但是白酒行业是反过来的,大概是8比2或者9比1。


说白了,白酒广告行业不能精细化运营的核心原因,还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利润率太高,有钱任性。毕竟,利润只有5%的小米,怎么也不敢跟利润50%的茅台去同频思考。


二、需要正视公关的力量


白酒行业的公关人,一直都很羡慕互联网圈。因为互联网企业更加重视公关,在企业中有存在感,有成就感。下面有些话可能听起来比较难听,但是大多是事实。


在大部分白酒企业中,公关部基本就是摆设部门,不超过十个人,做做媒体接待,然后指挥三两家公关公司干点拍老板马屁的活,维护一下各路神仙的关系。策划和营销的事儿,基本插不上手。


之前我有个兄弟,在互联网大厂混得风生水起,人到中年,财富也自由了,总是怀念老家南京美食。我说你为啥不回南京找个工作得了,他说南京没有规模化的企业,我说洋河你为啥不考虑?他抬头问我,洋河需要公关吗?


这是灵魂一问,白酒企业到底需不需要公关,或者公关这个职位在白酒企业内,是否被正确定义了。这又回到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之上,企业公关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我之前总结过这个事情,我个人认为公关首先是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在当地政府中有一个良好形象,能够在当地媒体中有一个良好的口碑;其次公关应该能够在所在市场中,形成一个话语体系,把自己声音传出去,从而形成潜在用户的心智占领,属于一种长期营销。


广告就像西医,公关就像中医。


那么问题就来了,首先大部分白酒企业都是国企,而且都是本地最大的纳税企业,甚至是支柱性企业。说得难听点,在山西,汾酒跺跺脚,本地就得小地震一下,他们不需要公关来为自己创造本地的政府和舆论的营商环境。那么对于其他地区媒体以及一些自媒体,其实也是安抚为主,四方朋友是客,酒随便喝,别捣乱就行。


另外,白酒企业大多都是国企,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都是阶段性工作,需要短期见效。公关这种见效太慢的药,自然没有耐心去等。


那么,公关对于白酒企业到底有没有用处?如何定义白酒公关的深层次价值?


我认为很有用,虽然白酒企业在中国不需要公关来创造营商环境,但是公关却可以帮助白酒企业建立可持续的品牌价值,因为白酒是时间的朋友,而公关也是时间的朋友。每一个世界名酒品牌,都有一个伟大的可持续性故事,以及永远写不完的续集。


三、酒的故事需要连贯性思维


这个圈子里,本身的新闻并不多,因为产品稳定,就是粮食+水+时间的故事,它不像新能源、科技、互联网这些领域充满了快速迭代的技术和商业财富故事,白酒圈内的格局甚至都是几十年不动,稳定的商业环境,自然可以拿来报道的东西就少。


所以,就需要一个可以扩充的主题故事。


茅台的成功,当然与产品的优秀有直接关系,但是在营销上,茅台的确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从产区、品牌、工艺、人文、用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立体的故事。就连我爸这种不喝酱酒的人,现在都知道坤沙工艺,也知道茅台镇特殊的地理环境,也知道茅台背后的名人背书,更知道茅台持续难买,稀缺资源的属性。


纵观整个世界的酒圈,法国人算是最会讲故事的,整个红酒圈的溢价也是最大的。中国但凡号称有点品味的,开口闭口勃艮第、波尔多,一边土豪们喝着拉菲,另外一边号称懂行的却手端一杯木桐嗤之以鼻。法国人在酒圈是把故事讲得最完善的,而且这个故事一直还在讲。


其次就是日本的威士忌,以YAMAZAKI为首,这几年价格被炒到天价,也是因为讲了一个让消费者愿意买单的故事,并且日本酿造威士忌的时间并不长,在酒圈,这已经算是神速。


那么,一个可持续的品牌故事,是广告可以做到的吗?我认为只有公关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首先,可持续的品牌故事,需要定性。


公关为何在营销方面始终见效很慢?因为公关需要的是宏大叙事,有整体的规划,然后用持续不断地断言、重复、传染来形成用户心智。比如汾酒现在如果想要把自己的品牌提高到茅台这个高度,就必须去把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零散故事,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来,然后装在一个有明确定位的瓶子里,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反复用新的故事加持。


但是,就像我上面所说的,白酒企业因为大多是国企,品牌定性很容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领导换个思路,导致很难持续性输出一个固定的故事。如何解决品牌固化不动摇,这是白酒大厂必须要解决掉的问题,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宪法,这是根本准则,不可动摇。


其次,可持续的故事,需要真诚。


有了这个可持续的故事之后,也就是有了定位之后,广告才能起到作用。


目前在我看来,中国真正完成了品牌定位的白酒品牌,只有茅台和泸州老窖,其他品牌目前都还在成型之中,有些品牌的定位甚至有些可笑,比如古井把自己的品牌追溯到三国,而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当下的酿酒工艺源自元末明初,根本没有什么工艺连续性可言。而其他一些更加新一些的品牌,甚至都敢喊出了汉朝工艺了,我真的不知道这些品牌都是怎么想的。


在这方面,泸州老窖其实做得很好,围绕着那口文物宝窖做了所有文章,但是遗憾的是,手段和渠道还是差了点意思,基本覆盖不到白酒圈以外的人,尤其是传播力最强的年轻人群体。时间固然是好东西,但是也不要去挑战消费者的基本智力,牵强附会没有什么好处。


最后,可持续的品牌故事,需要人才。


这一段,我单独开一个小标题,谈,因为的确这才是最重要的,先人后事。


四、需要升级营销人才储备


前段时间,我有个在科技企业工作的朋友,跟我探讨了一个话题,他说猎头找他聊了一下,问想不想去珍酒做公关,年薪七位数,最终是什么打消了他的这个念头?因为要去贵州,需要抛妻弃子,最终拉倒。


地理位置,直接限制了很多一线城市的公关人才流向酒企的可能性。无论是茅台镇、宜宾、泸州、绵竹、汾阳、宿迁、古井镇,相比较北上广深的生活来说,都可以算作世外桃源了,孩子的教育、医疗条件、购物都没有竞争力。无论什么企业的公关部,原则性上,媒介渠道都应该设立在北京,在那些世外桃源去跟谁沟通?


但是,这还不是酒企PR人才受限的最核心问题。摆在人才面前的鸿沟,永远只有一条,那就是财富。我经常说一句话,一分价格一分货,人才也是一样,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我前段时间,建议一家酒厂去B站挖人,大家不是都要拥抱年轻人吗?最直截了当的方法,难道不是去年轻人的主阵地找个人吗?对方给我的答复也很直接,公司开不起互联网公司的工资。


熟悉白酒圈的应该都知道,在白酒企业里,能够横着走竖着走畅通无阻的永远是销售,这是一个典型的销售导向型企业,什么产品研发,什么市场营销,都不行,公关是什么?一个三五人的小部门,谁会理会。


前些年,因为创业认识了很多酒企的公关,但是有意思的是,这些公关用不了几年就会转岗,不是调去做市场,就是调去做销售。


曾经有一个川酒的公关告诉我,他们的任务就是接待好媒体老师,搞好关系,尽量别出事,然后做到领导安排的各种接待。大家生活在小城市,压力也没那么大,这个工作只要不出乱子,一干就是一辈子,工作的动力肯定没有在北上广的公关高。他们在民营企业,趁着年轻赌一把,公司上市了,自己也就跟着财富自由了,在酒企想都别想,公司早就上市了,工资能拿高点就不错了,一眼望到头的职业生涯。


从这个角度来看,伊利潘刚的股权激励,还是具备超前意识和胆识的。


如何让年轻人以及高级人才,愿意来白酒行业工作,并且有利可图,这也许是急迫想要品牌成功的白酒企业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多给钱、多跨界找人才、多给团队规模、多给活动空间、多给定调权限,也许中国白酒就会迎来一个全球化的契机。我自始至终不认为中国的白酒不能全球化,尤其清香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