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跑赢沪深300,就是好基金?
免费 2023-05-11 17:31

跑赢沪深300,就是好基金?

文章所属专栏 投“基”指南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6:4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马哈投资(ID:damahatouzi),作者:我叫大马哈,原文标题:《每年都战胜沪深300是一个好的评价指标吗?》头图:视觉中国


今天想跟大家探讨一个有趣的问题。


很多人经常会对主动基金经理做这样一个统计,即:统计连续XX年中每一年都战胜沪深300指数的基金经理,只要把时间拉长到5年甚至更长,这样的主动基金经理几乎屈指可数。鉴于此,这样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让人有如获至宝之感。


对于主动基金而言,很多公募会把旗下基金经理连续多少年每年持续战胜XX指数作为一个非常大的卖点。


对于被动基金而言,很多公募基金在宣传沪深300这类宽基ETF的投资优势时,往往也会把上述统计结论作为推荐这些宽基指数的有力证据,由于连续N年每年均战胜沪深300指数的主动基金经理少之又少,才凸显出沪深300是一个很靠谱的乃至不可小觑的指数,挂钩沪深300的ETF产品因而具有不错的投资价值。


简单的一个统计,让主动基金和指数基金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宣传点。粗粗一看,上述逻辑好像很自洽,但认真分析,这当中的逻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接下来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展开。


主动基金在短期战胜业绩基准不确定性大


主动基金经理的目标应该是旨在偏长的时间区间内战胜业绩基准,而非在每个中短期区间内均战胜业绩基准。如果以每年作为统计维度难以理解的话,如果我们把这个时间缩短为每个月甚至每天,大家可能就比较好理解了。再优秀的基金经理均不可能每个月甚至每天都战胜指数,换做年维度也是遵循同样的逻辑,尽管年维度略长,但从主动投资的角度,一年的时间仍偏向短期。


如果把上述统计方式稍稍换个角度,结论就大相径庭。比如统计过去一年、过去两年、过去三年、过去五年乃至过去十年战胜沪深300的主动基金数量占比,若按这个角度统计,大家可能会发现,随着考察时间越来越长,战胜沪深300指数的主动基金占比会越来越高,乃至最终高达80%+。


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多数主动基金还是具有战胜市场的能力(当然超额收益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不那么优秀的基金经理会被基金公司淘汰掉,这使得从长期来看,大多数主动基金的业绩都是要比沪深300好。


当然这不代表着绝大多数主动基金都值得大家投资,因为这里面很多主动基金跑赢市场存在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情况,大多数投资者的资金久期没那么长,投资者的资金久期与超额收益的路径容易存在不匹配。


因此,文首所提及的统计似乎有点过于片面了。


如何看待基金经理某些年份跑不赢沪深300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大家不必对主动基金经理过于苛求。


再说原因,以很多主动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和投资目标而论,他们根本就没有把每年战胜沪深300指数作为自己的目标。


比如像张坤、傅鹏博乃至股神巴菲特这样大家公认的选股型选手,他们持有手头公司的初衷大概率不是想着这些股票能够在某一年战胜沪深300或者标普500这样的宽基指数,而是希望手头股票能够在未来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内相对市场基准有显著的超额收益;又比如像有些基金经理,他们换手率可能很高,但在评价自身业绩时不是盯着沪深300表现,而是盯着同行的表现。


既然这样,大家也就容易理解了,由于很多基金经理根本就没有把每年战胜业绩基准作为其目标,那么基金经理在一些具体的年份不能战胜沪深300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就好比你对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按照你自己定义的百米短跑的标准进行计时评价,结果人家跑的是马拉松,根本不在乎某个百米路程耗时的多少,那么你给出的评价体系很难说是有意义的,因为田径场上按照你给出的标准进行比赛的选手本身就很少。


类似的道理,我觉得也可以同样适应以偏股基金指数作为基准,由于很多基金经理并没有把每年跑赢偏股基金指数作为投资目标,因此基金经理在某些年份跑输偏股基金指数,也并不代表啥。


换言之,如果给市面所有主动基金经理的投资目标都设定为每年跑赢沪深300\偏股基金,然后对基金经理实行某一年跑输基准指数就一票否决。那么一旦所有的主动基金经理也均遵照上述投资目标执行,我相信再按照文首的方式做类似统计,达标的基金经理将会多不少,能够连续战胜业绩基准的基金经理并非那么屈指可数。


这里我们可以举的一个简单例子就是,如果大家去统计市面上那些指数增强基金分年度战胜各自基准指数的胜率,那么他们应该会比那些主动基金高出很多。


因此对于主动基金经理而言,如果他们在每个年度均能够战胜沪深300固然好,如果没有,大家也不必苛求。


每年战胜沪深300有意义吗,该如何做?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由于大多数人的资金久期并不长,真正意义上能用于长期投资的资金非常有限,如果手头的资金投向的标的能够每一年都战胜沪深300指数,那么:(1)不论投资者手头资金投资的久期多短,其投资收益大概率不会太差;(2)由于在很短的时间维度都能战胜指数,投资者会产生一种“稳稳的幸福”之感,心中对于投资业绩的焦虑情绪能够得以大幅缓解。


那么针对这样一个对普通投资者如此有意义的事情,该如何实现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投资那些在过去每年都战胜沪深300指数的极少数主动基金就可以实现我们的投资目标。在我看来,市面上的主动基金经理上千位,出现几位连续多年战胜沪深300的主动基金经理从概率的角度来说都是非常正常的,换言之这些基金经理每年战胜沪深300指数有很大可能性是“歪打正着”,过去每年能战胜沪深300,未来未必。


(2)可以考虑多投资那些旨在争取每年均战胜沪深300的基金产品,比如指数增强基金,或者那些个别以此为目标的优秀主动基金经理。当然,投资这类产品也要意识到它们的弊端,那就是他们的中短期业绩爆发力一定是欠佳的,因为这些基金不会在业绩基准的基础上做过于极致的偏离,尽管业绩稳定性大幅提升,但向上的业绩想象空间得以被大幅压缩。


如果对照这几年指数增强基金与主动基金的业绩,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指数增强基金业绩稳定性非常好,但业绩本身是远不及那些优秀的主动基金的。


(3)将不同风格的优秀主动基金经理进行搭配,构建基金组合以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比如每年)持续战胜业绩基准。对于基金经理,我认为大家不必过于苛求他们在每个年度都能战胜业绩基准,只要他们在长期内有着不错的超额收益获取能力,那么就是优秀的基金经理。


我们需要做的是,把不同风格特征的优秀基金经理(换言之即不同超额收益路径)组合在一起,比如将深度价值型、均衡型、成长型或者选股型和交易型这样风格多样的优秀基金经理进行搭配,那么最终构建的组合相对业绩基准将会呈现出一个稳定的超额收益获取路径,这样每年战胜沪深300指数不再变得困难。


如果从产品设立初衷角度,我认为FOF产品的投资应该要遵循上述原则,以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个理想的投资工具,但很多FOF产品从投资上来看事实上背离了这个初心,一些FOF产品通过相对基准进行大幅偏离以追求业绩锐度,确实显得有点可惜。


如何看宽基指数的投资价值?


本文开头也提到了沪深300这样的宽基指数,以绝大多数主动基金均不能连续多个年度战胜沪深300指数从而凸显该指数的优秀从逻辑上是讲不通的(理由如上文),而且只要大家把对比的时间越拉越长,那么主动基金战胜沪深300指数的比例就会越高。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挂钩沪深300指数这样宽基ETF的投资价值究竟在哪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即这些产品的投资价值在于中短期可以很好满足那些具有很好市场敏锐度的交易型选手的投资需求,而且如果市场上高换手的投资者往往占大多数,这类投资需求非常多。


这当中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看好某一天市场的整体表现,你绝对不可能以某个主动基金作为载体去做投资交易,因为主动基金的持仓与市场指数肯定是存在较大偏离的,可能某天指数如投资者所预料涨了,但主动基金则完全可能滞涨甚至下跌,那么这时候跟踪沪深300的宽基指数基金的优势就得以发挥出来了,它能够将投资者对于短期市场的预测能力百分之百的转化为他们各自的实际投资业绩,而这一点主动基金是无法做到的。


如果把时间放长到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我想沪深300指数相对主动基金的上述类似优势依然存在。


我想这也就是宽基指数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的最大投资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马哈投资(ID:damahatouzi),作者:我叫大马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妙投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