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杰克韦尔奇,曾长期担任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任执行官,他任职期间,通用电气公司的市值从130亿美元增长到4000多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
这本书在2005年时就已经出了中文版,10多年来畅销不衰,主要原因就在于写的太好了,无论你在大公司,还是在小公司,无论你是CEO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益。
今天,主要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分享这本书。
第一部分 基础篇
一、使命与价值观
2004年,谷歌还是一个刚成立六年的公司。
那时的谷歌,不像今天这么有钱。探索新的赢利方式,对于当时的谷歌来讲挺重要的。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了一项改变谷歌广告收费方式的建议,希望能像后来中国的搜索引擎那样收费,这样谷歌可以增加很多收入。
这个时候,一位谷歌的工程师拍案而起,说:不行,你们这是作恶。据当时的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在《重新定义公司》书中的记载,那位工程师说完这句话之后,屋子里鸦雀无声。最后,那个计划当然没能通过,因为不符合谷歌的价值观。
在埃里克看来,这件事重要的不是谷歌不作恶的价值观是多么让人钦佩,而是一名普通的谷歌员工,愿意站出来捍卫企业的价值观。今天,谷歌成了世界第一的互联网公司,许多人都认为,谷歌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其企业文化非常好。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还是不大相信使命与价值观这些东西。什么客户至上,什么顾客是上帝,感觉就是嘴上说说。韦尔奇说,就是因为大家都不信,甚至连企业老板自己都不信,所以,大家才觉得使命与价值观没有什么用。如果真信了,就会真有用。
如何让人相信企业的使命与价值观呢?
韦尔奇说,这个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反复践行,才能深入人心。但是,企业首先得有一个使命和价值观。
韦尔奇说,所谓使命,就是我们的业务如何才能赢?
确立企业使命有几点注意事项:一是不要太具体,你一五一十地把赢的要素都写上,这不是一份使命,这是一份市场方案,企业使命通常一句话就可以了;二是企业使命要有适当的冒险精神,比方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使命直到今天也没有实现,但它仍然引领了阿里巴巴的发展;三是使命要有可能实现,如果完全没有实现的希望,这样的使命也不好。
最后,企业使命要有老板定。虽然老板可以咨询企业高层的意见,但是最后还是老板自己定。既然是你在创业,你自己要想清楚,你的业务要靠什么赢。
说完了使命,接下来说价值观。价值观,公司的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老板可以让人先起草一个价值观的草稿,然后,发给全公司人,让大家公开讨论,多次切磋,反复多次,最后得到公认的那些条款,将进入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的使命与价值观确立之后,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用它们指导每个人的工作。从老板到员工,只做价值观允许的事情。如果谁违背了价值观,就要给予惩罚。时间久了,使命与价值观将不再是一个虚头巴脑的东西,而是一个可以引领公司发展的东西。
二、考核
考核,就是分优劣,然后区别对待。在职场,几乎每个人都讨厌考核。
但是,韦尔奇说,别这样,考核既是为了公司好,也是为了员工好。并且,公司的考核,不只是对于人员的考核,还包括对业务的考核,并且,对业务考核的重要性是排在对人员的考核之前的。
什么是对业务的考核?我们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巴巴旗下有淘宝,支付宝,飞猪,来往等多个产品,每个产品都是一个业务。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对于业务的考核,就是考核淘宝、支付宝、飞猪、来往这些不同的产品。
有的产品发展的比较好,像淘宝,支付宝,这样的产品就会持续得到公司的支持;有的产品发展的不好,比方来往,投入重金也没看到什么希望,这个产品就被阿里放弃了。当然,公司里还会有一些不好不坏的业务。
对于不好不坏的业务该如何考核,取决于公司领导者。通用电气曾经也有很多不好不坏的业务,韦尔奇担任CEO的时候,采取的是“数一数二”的制度。
也就是说,对于通用公司来说,如果一项业务,能够在市场占据第一或第二的位置,这样的业务就是优势业务,就继续发展;如果一项业务无法成为市场上的第一或第二,这种业务就要被卖掉,或者关闭。
“数一数二”的制度,能够使大公司聚焦资源,做自己擅长的业务。今天的腾讯,阿里,百度,对于自己的业务考核,基本上采取的就是数一数二的制度。一个业务如果做不到市场第一或第二,那就关掉。
在说完对业务的考核之后,接下来说一下对人员的考核。
韦尔奇发明的20-70-10的考核制度,让无数职场人觉得讨厌。因为这个制度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末位淘汰制度。
在GE,韦尔奇要求经理人根据业绩,把自己的员工分成三个类别:最好的20%,中间的70%,最差的10%
对于最好的20%,当然要大加奖励,包奖金、期权、表扬、重用、培训机会,能给就给。
对于中间的70%,也就是员工队伍中的大多数,可以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激励他们向最好的20%看齐,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最差的10%,他们会被解雇。韦尔奇说,不要抱怨这个制度苛刻,在你们上学的时候,老师也会给你们打分,有人得满分,有人不及格,你们并不觉得考核苛刻,为什么到了职场,你们就会觉得苛刻呢?并且,一个人如果在考核中连续业绩垫底,说明他很可能入错行了,至少是入错企业了。如果解雇能够让他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这个制度还立功了。
在我国,许多公司,包括华为,阿里巴巴,都实行这个20-70-10制度。一个员工,如果连续两个季度,有的公司是连续两个月,在考核中业绩垫底,他就要被解雇。
对于BAT这样的大企业来讲,由于福利待遇好、知名度高,不愁招不到人,实行末位淘汰的制度可以提高生产力。如果你是一家创业企业,中小公司,招个人都非常困难,你再搞个末位淘汰的制度,会导致招人更加困难。
所以,即使是一个好政策,它也不会适合所有的企业,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第二部分 公司如何才能赢
一、招聘
要让企业能赢,没有比找到合适的人更重要的事情了。世界上所有精明的战略和先进的技术,都需要优秀的人来驾驭好它。
对于如何招到优秀的人,韦尔奇有一套办法,也就是“4E和1P计划”。4E是4个人才的特质,1P是人才的另外一个特质。
第一个E是积极向上的活力(energy)。有活力的人通常是外向的、乐观的,他们善于与人交流,总是满怀热情地展开一天的工作,不抱怨,享受工作,很少显示出疲态。
第二个E是激励别人的能力(energize)。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可以让其他人快速行动起来,懂得激励别人的人能鼓舞自己的团队,承担起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享受战胜困难的喜悦。激励别人并不是只会做慷慨激昂的演讲,而是需要对业务有精深的了解,并且掌握出色的说服技巧,创造能够唤醒他人的氛围。
第三个E是决断力(edge)。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地带,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角度。但是,有决断力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评论,即使他没有得到全部的信息,也需要做出果断的决定。在任何层次的人之间,最糟糕的就是犹豫不决的人,还有首鼠两端的人。其实,有一些非常聪明的人,在决断的时候也有很大的困难,想法很多但是不善决断,这会成为发展的致命伤。
第四个E就是执行力(execute)。执行力是一种独特的技能,它意味着一个人要知道怎样把决定付诸行动,并继续向前推进,并最终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遇到阻力、混乱和干扰,但是,有执行力的人总能实现结果。
对于人才来说,只具备4E是不行的,还要具备1P,1P指的是激情(passion)。激情是指对工作有一种强烈的、发自内心的兴奋感。充满激情的人热爱学习、追求进步,并且也在乎周围的人是否同样进步。
如果是招聘普通员工,上面的4E和1P的特质足以帮你筛选人才,如果是招聘高层人士,还需要再加四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真诚。真诚可以使得领导者显得和蔼可亲,他们的话语令人感动,他们传达的信息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有一些经理人发展到一定层次,就不能再进一步。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经理人的行为总是带有一些虚伪的成分,他们擅长表演,不愿与人真诚相待,但是虚伪是掩饰不住的,领导者应该保持本色,以真诚带来的威信开展工作。
第二个特征是对变化的敏感性。每个领导者都应有远大的目标以及预知未来的能力,但是优秀的领导者还必须有预见意外变化的特殊才能,他们对于市场的变化好像有第六感,并能够基于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第三个特征是爱才。优秀的领导者要敢于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到自己的团队里,而不怕把自己变成会议室里看上去最傻的人。虽然这听上去有点违背常理,但是,真正爱才的领导,是会得到有才华的下属的支持的。
第四个特征是韧性。每一位领导都会犯错,摔跤,对于高层领导而言,一个重要问题是,他能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教训吗?他能够以更快的速度重新振作起来吗?这些特征被韦尔奇称为韧性。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在工作中保持韧性,不能一遇到困难就一蹶不振。
二、人员管理
把优秀的人才招聘到企业里,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如果管理不好,你依然无法取得成功。对于如何进行人员管理,韦尔奇提出了六个准则。
准则1: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组织管理的首要位置
在大部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是不被重视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常被CEO当成行政后勤部门,甚至是打杂的。韦尔奇说,这样是不对的。当然,前提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首先必须要具有较高的水平才行。
准则2:采用一套严格的、非官僚化的业绩评价体系
公司内部的考评体系应该得到重视,并且严格执行。当然,这个考评体系首先得是个好的考评体系。一个糟糕的考评体系会带来糟糕的结果。考评体系要简单明了,不能两页纸都写不完。韦尔奇考评自己的高管只写两个方面的信息:哪些方面做的很好,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同时,评价标准应该是一致的,可量化的,它只关注员工的行为和目标,至少一年考评一次,采用面对面会谈的形式。
一个好的评价体系还要包括职业发展的内容,领导者要跟自己的员工谈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员工才能更有目标的工作。
准则3:创立有效的奖励机制——通过奖金、认同和培训机会来激励和留住员工。
在人员管理方面做的好的公司总是把好的业绩与奖励联系在一起。你做的越好,得到的就越多,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对于优秀员工而言,最灰心的是取得了成绩而没有获得奖励,或者奖励与成绩不匹配。要想激励员工,就要在奖励和认同上表现出差别,贡献足够大奖金就要足够多。
激励和留住员工的另一个关键办法是培训。优秀的人总是渴望进步,就像一名优秀的机械师总是渴望能够操作更多的机器,任何优秀的人才都希望不断提升自己。
公司要为员工提供一切机会,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等,提升其职业技能,帮助员工成长。
准则4:积极对待与周围群体的关系——包括明星人物以及边缘分子、捣乱分子
如果你做的好,员工就会希望与你共创未来。要把人员管理好,就要善于处理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
公司里有20%的优秀员工,你给他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升职,但是,这往往让一部分优秀员工自我膨胀得厉害。由于他们觉得自己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他们就傲慢自大,变成了团队中的异类。
对于明星员工的管理,要及时发现苗头,跟其进行坦诚的谈话。如果明星人物以离职相威胁,管理者最好在8个小时之内宣布其替代者,这也是把信息传递给公司——没有人是公司离不开的。当然,要快速替换明星人物,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有充足的替补队员,而这又依赖于公司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这样可以帮助你迅速物色到替代人选。
公司的边缘分子,就是他们的工作对于公司的价值不大,但是他们还经常有负面情绪。对于这样的员工,管理者要通过谈话等把边缘分子拉回到游戏中,让其进入状态;如果不成功,就让其离开。
最后一种人际关系是捣乱分子,他们是一些制造麻烦的人,并且不够光明正大。对于捣乱分子,可以给他一次机会,限期改正。如果不改正,就坚决清除。
准则5:与惰性抗争,不要忽略中间70%的群体
公司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靠中间70%的员工完成的,这部分人稳定可靠,尽职尽责。你不能让中间这70%的人只默默地干活,也要对他们给予关怀。经理人要把主要的人员管理精力放在这70%的中间员工身上,给他们及时的评价和锻炼,在奖励、认可和培训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他们。
70%的员工关系到公司的成败,因为未来的明星在崭露头角之前,也隐藏在这个群体里。
准则6:尽可能设计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清晰地展示出各种关系和责任
在一个组织里,每一个层级都会在公司的行动和事物中掺杂进干扰因素。就像孩子玩的“传话”游戏一样,消息每经过一个传递者,内容就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减少中间环节。
向一个经理人汇报的直接下属应该为10个人,如果他们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直接下属还可以再多30%—50%。这样,可以保证组织的效率。
三、分手
解雇员工会让领导者压力很大,甚至有羞耻感,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领导者必须明白,解雇员工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
员工被解雇通常有三种原因,一种是品行问题,一种是行业不景气进行的大规模裁员,一种是因为业绩不佳遭到解雇。
对于第一种情况,员工的品行问题而不得不解雇,这个不用费脑子,做就是了,不要有片刻的犹豫。同时让公司上下明确知道发生这种不幸的原因,以儆效尤。
对于第二种情况,行业不景气进行的大规模裁员。这个情况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因为不裁员公司就会死掉。关键是让员工了解公司的情况,确实遭遇了困难,不得不这么做,只要做好补偿,员工通常都会很顺利地配合离职。
对于第三种情况,业绩不佳导致的被解雇,这是最棘手的一种情况。有些人天生会解雇别人,但多数人不行。对于解雇业绩不佳的员工,如何才能处理妥当呢?
一是不要制造大的意外。如果公司有严格的考评制度,员工明白自己的业绩和所处的位置,他做不好,被解雇,意外感就不会很大。通常情况下,公司可以给予员工一次改进的机会,告诉他目前的业绩不太好,希望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快速进步,不然,就可能被解雇。
二是将耻辱感降低到最小。解雇并不是一个突然的行为,虽然被解雇者感到很突然,但是,领导者应该是想了很久了。你要照顾到员工的尊严,真诚地跟员工沟通,告诉他被解雇的原因,说明补偿情况,同时离职原因可以让员工自己选择。这样,解雇员工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第三部分 如何赢得竞争
一、战略
战略就是做什么,不做什么。20世纪70年代,GE遭受了日本企业的沉重打击,在电视机、空调等行业,GE节节败退,疲于招架,利润锐减。
韦尔奇上台后,很快确立了数一数二的原则,对于那些做不好的业务,没有希望做到市场前两名的业务,一律砍掉。空调、小家电和电视机业务就被GE剥离出去,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够获得优势的能源、医疗、飞机引擎等,取得了不熟的成就。
这就是战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企业来讲,制定可行的战略,第一步是选对大方向,你必须选一个你能够赢并且也能满足你财务目标的方向。如果你做不好的方向,你就不要做。即使你能做好,但是这个方向没有太大前途,你也不要做。
当你选对方向之后,接下来你要有一个出色的团队。没有人才是不行的,再好的战略也需要人来执行。找到合适的人才,让人和工作匹配起来。
战略的第三步是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工作,直到发现最佳实践经验。一开始你可能会模仿别人,其实模仿也不容易。就像一位软件经理说的那样:“我手下的人连模仿都做不好。”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才能把战略落到实处。
当然,战略也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不能乱变。战略之所以是战略,就是因为它不会轻易改变。但是,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就需要进行改变,就像从互联网时代转变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许多企业就死掉了。
韦尔奇对于战略说的很简单,所以,他瞧不起那些把战略讲得很复杂的咨询公司。并不是说那些人讲的不对,而是他们讲的太复杂,以至于失去了可操作性。
二、有机的成长
在商界,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之一就是从旧事物中开创新事物,例如启动生产线,提供新型服务,或者进军海外市场,这不但是令人愉悦的,也是企业成长最有效的一条途径。
其实,由于某种原因,要让一家老牌企业开创新事业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这要求经理人不能只按照他们的直觉和经验办事,管理一条产品为5万美元的新生产线第一年,要比管理一个销售额为5亿美元的第20年更为困难,因为没有现成的顾客和规则,没有通向盈利的指南,所以要特别对待。
许多公司在启动新业务时会犯三个常见的错误。
1. 他们没有给新项目足够的投资。
2. 他们对新项目的前景和重要性宣传的太少,甚至秘而不宣。
3. 他们限制了新项目的自主权。
这些错误都是可以理解的,开创新业务是场赌博,大多数人本性上是回避赌博的。有讽刺意味的是,回避的态度将注定新业务失败的命运。在推动一项新业务的时候,想赢怕输的心理永远是不对的。
要获得赢的结局,就要改正上面的三个错误,韦尔奇提供了三个原则。
原则1:大笔投入,把最好的人投入到新业务的领导岗位上
许多公司往往根据新项目开始时的收入和利润来决定投入,客气点说,这是很短视的。对新项目的研发和营销应该投入大一些,就像它能赢一样。许多公司把不必要的人派去发展新业务,这是没有意义的,要做成新业务,必须让最出色的人来执掌。
GE有两个业务,一个是PET项目,一个小型喷气式飞机的业务。这两个新业务起初营收很低,没有重视,甚至不少人认为应该卖掉。是市场环境的变化让GE找到了感觉,他们开始对这两个新业务加大投资,最终这两项业务都取得了优异的表现。
原则2:夸大宣传新项目的潜力和重要性
新项目需要啦啦队和大声的助威,新项目的报告层次应该高两级,最好有CEO亲自负责。很多公司并没有这么做,他们觉得如果一开始宣传的厉害,万一失败了会颜面尽失。
新业务最后确实可能会失败,这是赌博的一部分,人们不应该回避它。韦尔奇本人曾经在2000年时支持NBC发起的新橄榄球联赛,但是,谁知道联赛在开始后的12个星期就失败了,公司损失了6000万美金。媒体幸灾乐祸,把韦尔奇和另外一个联赛的鼓吹手当成许多笑话的主角。
即使有这样的风险,也必须这么做,如果一开始不夸大其词的宣传,新项目就会先天不足。如果失败了,就相当于交了学费,如果成功了,你会有伟大的感觉。
原则3:给予自由度,允许犯错误,让新项目自己成长起来
在大企业里,做新项目并不容易。因为新项目启动的时候没有现成的业绩,也就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
给新业务足够的自由度,这会让从事新业务的人有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理想的情况下,新业务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研发、销售和营销队伍,并且有权在人事和战略方面做决定。
在现实中,我们很少看到这三条原则同时满足的,尤其是第三条,新业务负责人总是会感到公司给的限制太多,自由太少。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竭尽所能的去战斗,等你取得了成绩,你的自由空间就会越来越大。
第四部分 个人职业生涯如何才能赢
一、合适的工作
很少有人一毕业就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大部分人都需要不停地尝试,去发现自己的擅长。宝洁公司CEO拉夫雷最初的愿望是成为研究文艺复兴历史的教授,马云最初是一个英语老师。所以,事业需要不停地尝试。
怎样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首先你要有一份工作,干上一段时间,这个工作自己就会发出信号,告诉你是否合适。
韦尔奇总结了5个信号,用来帮助你识别自己是否适合当前的工作。
第一个信号是人。如果你不欣赏那些与你朝夕相处的同事,工作起来就是一种折磨。加入了一个与自己内心感受不相容的公司,你必须戴上面具才能生存,每天做着自欺欺人的事情,这样的职业发展非常糟糕。及时离开吧,这是你不适合当前工作的信号。
第二个信号是机遇。任何工作都应该让自己感觉有所发展,而不是刚刚够用。如果你即将加入的公司,是真正看重学习价值的企业,可以容忍员工犯错,里面有很多人才,你可以得到辅导,这样的企业很适合你初入职场的选择。如果你进去之后发现自己是办公室里最厉害的人,所有人都不如你,你还是离开吧,你怎么成长呀?
第三个信号是未来。选择朝阳产业和新兴业务,你将获得产业增长的红利。如果你所在产业和公司已经过了巅峰期,它就不能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第四个信号是主导权。如果你自己能掌握这个工作,或者你知道自己在为谁工作,同时对于收入感到公平合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如果你选择的岗位是为了你的父母的愿望或者离家近,通常你会一事无成。
第五个信号是工作内容。如果当前的工作让你感到喜欢,有趣,有意义,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如果当前工作给你的感觉只是权宜之计,那么,这份工作就不适合你。
上面介绍了尝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信号,但是,你首先得找到一份工作。对于多数人来讲,找到第一份工作并不容易。韦尔奇的建议就是真诚,真诚的告诉招聘方你的成绩并不优秀,但是,你也有一些优点,比方勇于挑战,从不放弃,喜欢公司的产品,因为真诚,也容易找到工作。
当你找到工作以后,在工作的过程中,根据上面的五种信号,来判断自己是该留下来,还是应该选择离职。一般情况下,不要直接离职,而是要骑驴找马,骑驴找马要容易的多。
如果万一你被解雇了,也不要陷入负面的情绪里不能自拔,不要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总结教训,相信天生你才必有用,你还是能够找到合适的机会的。
二、晋升
说到晋升,首先不能省略运气的成分。我一个朋友,因为找不到工作,被迫在海底捞的一个门店先做服务员,以维持生计。但是,他刚入职一个月,公司的会计忽然离职了。他本人,作为一个中文系的毕业生,由于在大学里选修过会计专业,因此,他被赶鸭子上架直接干上了会计。
这种运气的成分,在职场是存在的,但是它不可控制。所以,我们要忽略掉这个运气。如何获得晋升,韦尔奇先给出了一个“要”,一个“不要”;然后又给出了四个“要”和一个“不要”。
第一个“要”是要做出超出预期的业绩。要想获得提升,不要只做老板期望之内的事情,要敢于拓展你的工作范围,采取大胆和超出期望的行动,做出超出老板期望的业绩。
第一个“不要”是不要让老板动用政治资本保护你。有些员工非常聪明,但恃才傲物,其他同事都不满意,但是老板因为其才干,愿意继续保护这样的员工。但是,如果你总是不能与同事打成一片,这不利于你的晋升。
接下来再介绍一下四个“要”和一个“不要”。
第一个“要”是要管理好下属。许多经理人谨慎地处理与老板的关系,但却不重视与下属的关系,这会摧毁你。因为如果你丧失了下属的爱戴和支持,就不利于取得成绩;如果你跟老板关系太好,会让老板觉得没有尊严。这两种情况都要注意。
第二个“要”是要争取受到关注。要想受到关注,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取得出色的业绩,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公司号召大家参与重要项目或者新项目的时候,率先把手举起来,敢于毛遂自荐。
第三个“要”是要寻找导师。导师既可以是你的上级,也可以是你的下属,甚至可以不是公司里的人。导师是帮助你进步的人,并且不只一个,如果你能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无疑对你做好工作很有帮助。
第四个“要”是保持积极向上。保持乐观的心态,再有点幽默感,这种人很有人格魅力,也就很容易获得晋升。
一个“不要”就是不要惧怕挫折。你失去了一次提升的机会,也不要泄气,你拼命地工作,挫败感就会消失。不要让你挫折感搞的办公室人人皆知,那样,同事都会疏远你。即使你打算离开公司,也应该尽可能优雅的接受挫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