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财报案例篇-掌趣】靠并购做大的掌趣,将被商誉拖垮
2018-03-02 08:00

【财报案例篇-掌趣】靠并购做大的掌趣,将被商誉拖垮

文章所属专栏 财报透露的真相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8:37

A股里有一堆这样的公司,前两年股价高,就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并购业绩好的公司,把上市公司数据变靓。如今,高价收购的后遗症离集中爆发的日子不远了。掌趣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出来混,早晚要还。此乃颠扑不破的真理。


2月27日晚间,掌趣科技发布2017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显示,2017年公司净利润2.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6.38%。

 

当年,掌趣科技凭着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法,通过并购和股本扩张成为“游戏第一股”,2015年5月市值一度达到480亿。但就在其市值顶峰的这个5月,掌趣的大股东们开始纷纷减持,掌趣之业绩也从此便一路下滑。

 

说起来,“春江水暖鸭先知”,上市公司由盛转衰的苗头一出现,大股东比所有人知道得都早,他们会坚决、大幅度减持,还会对外讲出各种托辞和漂亮话,但都掩盖不了公司衰退的真相。

 

然而,掌趣科技当初高歌猛进、大肆并购,一路冲高市值的漂亮玩法,到底给自己埋了个什么样的雷呢?

 

今天的专栏,笔者就想给各位讲讲,掌趣是如何让资本把自己玩坏的。


知情人减持,股民退避三舍

 

2015年5月到2017年9月末,掌趣科技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姚文彬持股从28.2%降至14.06%,还计划在2018年8月7日前进一步降至12.06%。

 

华谊兄弟是掌趣科技的战略投资人,持股比例曾高达15.73%。2015年5月解禁后,华谊兄弟即开始大肆减持,至2017年7月25日出售2489.3万股之后,华谊兄弟在掌趣科技的持股比例只有0.4%。

 

除姚文彬、华谊兄弟之外,掌趣科技十大股东减持力度也毫不含糊,仅2016年就掀起三轮减持浪潮:

 

2016年3月份姚文彬、华谊兄弟、叶颖涛、宋海波分别减持了2600万股、3077.8万股、1000万股、1436.19万股,合计套现7.69亿元(远超上市公司2015全年净利润)

5月份,姚文彬连续两日合计减持3600万股,套现金额约为4.01亿元;

7月份,姚文彬、叶颖涛、华富裕16号资产也分别减持了5050万股、750万股、333.28万股,合计套现6.77亿元。

 

2016年以来,掌趣科技十大股东累计减持2亿股,套现近20亿。

 

叶颖涛和宋海波作为公司前董事,分别在2015年7月23日和2016年4月7日离职。而姚文彬竟然也于2016年8月2日辞去董事长等一切职务。

 

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董、监、高”在解禁之后,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本人持有股份的25%。姚文彬、叶颖涛等人的种种举措,疑似蓄意摆脱限制。

                                                                   

无数“血泪教训”令A股投资人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套现建立了条件反射,掌趣科技股价江河日下。按照2016年9月7日收盘价计算,市值仅为282亿,较一年前下跌41%。

 

看不懂财报没关系,当一家公司出现控股股东、战略投资、高管纷纷减持的情况,股民自当退避三舍。

 

有什么出身就有什么DNA

 

所谓“出身”就是企业起家时的主营业务。走到上市,在“成功道路”上走了很久、很远的企业,他们身上的某些东西已深入骨髓或者说融入企业的DNA。

 

比如:阿里社交之心不死,但怎么做也火不起来;腾讯做电商,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理想效果,最后只好投资京东、唯品会;富士康代工起家,有的是精细化管理、铁的纪律、严苛的成本控制,如今号称“主打AI”难以令人信服。

 

中国“IT企业”里有非常特殊的一类,它们都是以SP(Service Provider)业务起家,比如乐视网、全通教育、掌趣科技……

 

掌趣科技成立于2004年8月,2010年11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在功能机时代,掌趣科技通过与中国移动“百宝箱”业务平台合作赚到第一桶金。

 

乐视网、掌趣科技这类从SP起家的所谓IT企业有两个先天软肋:

 

一是研发实力较弱。

 

在上市前的2011年,掌趣科技研发费用仅为1800万元。移动端营收占比84.3%,几乎全部是功能机上的单机游戏。

 

2012年,掌趣移动端营收占比72.05%,其中90.5%来自功能机单机游戏。

 

二是渠道能力弱。

 

2009-2011财年,掌趣科技从中移动获得的营收占比约为六成,而同期的“推广及渠道分成成本”相当于这部分收入的六成。通俗地说,掌趣科技每赚100块钱有60块来自电信运营商,其中36块钱给返还电信运营商。

 

2009-2011财年,掌趣科技通过自有的“欢畅游戏”平台运营页游的收入分别占本财年营收的5.45%、8.98%和12.65%。

 

在《招股说明书》中,掌趣科技将iOS版游戏上架描述为:“2009年12月,公司与iPhone应用商店合作上线游戏产品。”#这种说法很有趣#

 

掌趣是“并购致胜”的典范

 

值得称道的是,掌趣科技没有像众多SP那样通过各种流氓手段“抢钱”,而是借助资本之力通过一系列并购发展壮大,不仅安然度过移动运营商对不良SP的大清洗,还成功地登上了创业板。

 

1)上市前

 

上市前,掌趣科技比较重要的并购有:

 

2008年7月收购游戏推广公司北京华娱聚友(对价968万)、2008年7月收购北京丰尚佳诚(对价842万)、2009年9月收购广州好运(对价1502万)、2009年12月收购大连卧龙(对价560万)、2010年9月收购北京富姆乐(协议价1606万)

 

被收购对象带入了业绩、游戏IP及《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帮助掌趣科技提升了游戏研发及运营能力。例如大连卧龙带来移动端游戏《三国英雄》、《成吉思汗》;富姆乐带来页游《足球经理》、《篮球经理》。

 

2009-2011年,被并购公司贡献净利润分别为89.28%、50.71%和51.31%。




2012年5月掌趣科技成功登上创业板,IPO募集资金6.545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净募集6亿元。

 

2)上市后

 

上市后,掌趣科技将以往成功经验提炼为“内生+外延发展模式”并发扬光大。

 

以上市公司为资本运营平台,不仅资金充裕还可以股票为对价,对并购对象的吸引力成倍提高,掌趣科技并购的手笔骤然放大。

 

2013年7月,掌趣科技以8.1亿元对价收购《商业大亨》、《寻侠》、《富人国》等游戏的开发者动网先锋100%股权。其中2.47亿元以新发行股票支付、5.63亿元以现金支付。通过非公开发行,掌趣科技募集2.7亿元。最终,掌趣科技以不超过3亿元完成了这宗收购,大幅提高了自身的页游研发能力。

 

一年之后的2014年6月,掌趣科技以17.39亿收购玩蟹科技100%股权。其中7.676亿元以现金支付,9.714亿元以股票支付。

 

通过类似的方式,掌趣科技又先后并购了上游信息、天马时空。

 

2015年掌趣科技的明星游戏《拳皇98终极之战》就是玩蟹团队继《大掌门》之后的杰作。2016年,该款游戏充值流水近21亿,确认营收9.5亿,占同期总营收的51.2%!

 

通过一系列大手笔并购,掌趣科技业绩呈几何级数增长且净利润率稳中有升。上市前的2011财年,营收仅为1.84亿元,2016年暴涨到18.55亿元,5年间营收增长910%,净利润增813%,营收、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8.7%和55.5%。



大手笔并购的同时,掌趣科技还积极地进行着股权扩张,总股本从2012年末的1.63亿迅速扩大到2015年6月的24.68亿。




掌趣科技凭着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法,通过并购和股本扩张成为“游戏第一股”,2015年5月市值一度达到480亿。

 

掌趣玩资本、资本玩掌趣

 

掌趣科技业绩这么好,为什么被核心抛售?

 

回过头来看,掌趣科技通过高价收购实现“自我膨胀”的模式存在“硬伤”。以玩蟹科技为例,收购对价为17.39亿,卖方承诺的净利润为7.2亿元(2013-2016财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亿、1.6亿、2亿和2.4亿)

 

好比一颗摇钱树的成交价为17亿,卖家保证头三年能够摇出7个亿,再往后呢?如果三年后,再也摇不出钱了,买家岂不亏了10个亿!

 

再者,单就一款游戏而言,收益肯定是下行的。例如2016年 Q1,《拳皇98终极之战OL》充值流水为5.94亿,到2017年Q2仅为3.79亿,降幅约为36%。


要完一年比一年高的净利润承诺,玩蟹科技这些被并购的公司需要不断开发“吸金”游戏。但游戏的成功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因此成熟资本市场对游戏公司估值相当低,原因是“昙花一现”的案例太多了。

 

这一点与电影票房有几分相似,不论多好的剧本、多大的腕,拍好之前谁也不知道会拍成什么样子。即使在拍好之后,准确预估票房也是极大的难题。谁能预计《战狼2》的票房能突破56亿呢?

 

掌趣并购模式的逻辑是花10亿去卖每年能摇出1个亿的“摇钱树”,以此在资本市场获得100亿估值(2015年净利润不过4.7亿,而市值曾达480亿)这个模式的“死穴”是商誉减值。

 

商誉是并购对价与净资产之间的差额。假如只能用于打家具的树每棵1万元,每年能摇出1亿元的“摇钱树”卖10亿元。买方要在资产负债表上记两笔:净资产1万元、商誉9.9999亿元。假如第一年摇出1亿、第二年摇出5000万、第三年还是只摇出5000万,买家净资产增加了2个亿,但不能对“摇钱树”的产量下降装聋作哑,就该对商誉做大幅减计了。

 

假如简计后商誉为5亿元,则这宗收购已经亏损了3个亿。如果第四年摇出3000万、第五年摇出1000万,还要对商誉进行减计。

 

由于疯狂地高价并购,2016年底掌趣科技商誉达到56.088亿。2017年前三季度,掌趣科技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主要为商誉)1126万元,相当于2016年末商誉账面值的0.2%。但根据《2017年度业绩预告》,2017年净利润将比2016年下降35.11%-64.61%。

 

净利润下降,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买来的那些“摇钱树”不行了,而掌趣科技只对商誉做出千分之二的减计。

 

对净利润在1.8亿至3.3亿之间的掌趣,56亿的商誉是天大的“雷”,核心股东怎么不夺路而逃。

 

善于玩资本的掌趣科技如今成了被资本玩剩下的“残花败柳”。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