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是目前区块链应用中的一个最主流场景之一,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对供应链管理中的现存痛点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甚至有一种声音称,区块链将颠覆供应链管理行业。
欲知其然,先要知其所以然。
区块链究竟能否全面革新供应链管理领域,我们暂且不论。不如先看看区块链能帮助供应链管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供应链管理中,区块链的真实应用场景是什么样子的。
所谓供应链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零售商及客户等多个主体/节点之间的业务衔接与协作,在衔接过程中,各种围绕核心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之间发生交互、传输。这套三流合一的交互能够顺畅发生,核心点在于参与各方之间的信任。
其实,最初供应链概念的提出,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套信任机制,将有着各自诉求的松散企业串联起来,建立协同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条运作效率的大幅提升,给终端客户带来更大价值。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如果供应链各方缺乏信任,会发生什么——
参与各方因为没有信任基础,无法共享及交互信息,信息流发生断裂,相应地供应链上账期被拉长,资金流流动大幅减缓;
传统供应链的物权转移所需信任都是靠各种单据来作为证明,在转移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单据核对流程,极大的拖慢了商品流通速度。
特别是在跨境贸易、跨境电商领域,商品流通因为各种通关、中转流程,而无法保证及时到达,或者走私泛滥、以假换真,而这背后,其实还是参与各方的信任缺乏,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传统供应链管理上对信任缺乏的解决方案是,设计一套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围绕核心企业来开展交互,所谓核心企业就是供应链条上的“协调人”或者能拍板的人。
供应链上的大小事务,如采购、生产、货物流通、退货等,通常都是由供应链上的“主协调人”作为中心节点来发起、协调、管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都有主协调人来调度、运作,也有一系列来展开的相关管理方法论和工具诞生,但是这些工具和方法论都是为了辅助主协调人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协调。
这种“集约式”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先天局限性明显:
第一,主协调人的管理辐射范围有局限,如果供应链主协调人想要更深地把控链条上下游环节的,管理成本大幅上升,其管理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像丰田这样的企业,能将管理半径延伸到四级以上供应商,但也做不到每个环节都能把控得到。何况大部分企业,都并不具备丰田这样的能力。
第二,主协调人对供应链上下游的话语权有限,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透明程度高,各方不免博弈,也无法尽数掌握流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博弈下来导致的结果是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丧失,信任缺失。
第三,由于供应链环节各方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当供应链参与各主体出现纠纷,举证和追责都变得非常耗时费力,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四,供应链管理中的痛点,在跨境贸易、跨境商品流通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因此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更加复杂、除了经济利益分歧之外,还有各国家/区域间的政治诉求涉及其中,这个跨境商品流通的过程耗时长,变量大,不确定因素更强,难免出现商品被李代桃僵的现象。
区块链针对供应链管理中的痼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全球区块链战略研究主管Bill Fearnley Jr.曾表示:“通过分布式账本,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可以查看供应链中的数字化信息和实物产品,这些步骤可以在运输和支付核对的流程中省略。这样可以提高支付效率,减少欺诈行为,让人们的交易更快一些。而制造商和分销商就发货和收货的问题越早达成一致,制造商就能早些获得货款。而更快地获得付款,又可以提高供应链成员的融资流动性。”
换句话说,区块链技术弱化了主协调人的重要性,使信任门槛降低,使交易各方公开透明,整个供应链条上的参与各方都能够能够共同维护和更新一个共享的数据库账本,所有参与方都拥有并可以更新一个属于自己的、与同一链条上其他参与者一样的副本。与项目相关的数据和文档都将被写入这个共同账本。
同时,由于未来区块链上企业协同依靠共识机制,企业与企业间的规则通过协商产生,企业之间可形成动态联盟,可自愿加入或退出,且由于共识机制的存在,其成本很低。
在这个过程中区块链中需要应用到:
P2P技术,将保证账本的内容能同步给各方;
密码学机制,保证了数据的私密性和不可篡改;
智能合约,则保证业务将被自动执行,无法被其他力量所干涉;
时间戳,则能够用来作为解决供应链环节各方产生争议的有力证据。
由以上论述可见,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领域里主要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效率提升,便于跟踪信息,便于追责。
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分支
在供应链管理这个大范畴下,区块链的最主要应用场景有两个:
一为,物流。目前在物流行业中推动势头最明显的,是那些在跨境物流领域的主流玩家,比如马士基、DHL等。这是由于跨境物流货物净值高,运输链条又长,出现问题后难以追责,赔偿压力也大。区块链早期开发成本较高,技术投入重,只有这类巨头玩家才有动力和财力去推动这个事情。
二为,防伪溯源。其实整个溯源还要发生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之列,其中所涉及的环节也与物流整个链路有很强对应关系。
#我们会在接下来的两期中,针对物流和防伪溯源领域进行专门的区块链落地分析。
区块链应用落地所面临挑战
让整个行业都接受区块链技术是最关键的挑战。能够精准、安全的在链上社区交换信息是区块链的关键优势,只有当链上社区有足够多的相关成员之后,链上节点参与者才能够最大的获益。跟Facebook的机制类似,社区的价值会随着相关参与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供应链行业,只有当链上有了足够多的参与方节点,其强劲的网络效应才能凸显。更多参与者的加入将会让区块链的价值放大,才能在整个行业中推行开来获得广泛应用。
然而,在进行区块链尝试的最初,链上节点参与者想要获得共识是很难的,因为最初的诉求不同,而且在技术储备上也有高下。特别是,当区块链应用场景中涉及法律、规范等环节,相应的节点从传统法律系统迁移进区块链新系统的成本也会很高。
在行业应用层面,区块链相应标准和治理机制的建立,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未来,在物流行业应该不止会有一个区块链系统,而是多个私有链并存。这样一来,各链之间必然会有跨区域协作,那么行业内组织机构就需要决定采用何种共同的标准和共识来行事。
案例:ING&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
在开篇,先简要通过路易达孚与山东渤海实业之间的一次区块链贸易实验,来展示用区块链平台进行贸易的全流程:
2017年12月,路易达孚将6万吨大豆通过海上航路运往中国,所有相关文件,如销售合同和信用证等,以分布式账本的形式保存在ETC平台上。
这个案例中的的参与方除了卖家路易达孚之外,卖家是中国国内领军的民营油脂集团山东渤海实业有限公司,其余参与者包括全球第11大资产管理平台ING(荷兰国际集团)、法国兴业银行和荷兰银行,以及承运方航运公司罗素海运集团(Russell Marine Group)和蓝水航运(Blue Water Shipping)。这次区块链贸易测试基于ING开发的Easy Trade Connect(ETC)平台来完成。
ING方面曾表示,如果以传统的方式,这场交易会花上11-14天才能完成,但因为使用了区块链技术,该项交易完成只用了4天。测试显示,若以传统方式,银行完成其在交易中所扮演的角色,平均时间大约为25分钟到3小时。
路易达孚在一份声明中说:
“这是农产品领域首次实现了数字化交易,包含全套的数字化文件(销售合同,信用证,证书),数据自动匹配,避免了任务重复和人工审核,交易周期缩短了5倍,其他好处还包括能够实时监控交易进度,验证数据,减少欺诈风险,缩短现金周期。”
其流程示意图见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