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突进了几年后,共享经济终于踢到了实实在在的铁板。滴滴被率先拿来祭旗。
5月6日凌晨,郑州机场附近21岁空姐李某在搭乘滴滴顺风车的过程中,被司机刘某杀害。而就在此案发生前一周,投资人张恒通过公众号爆出,自己被滴滴车主殴打。
5月14日,北京海淀法院法官姜楠在海淀法院网“办案札记”栏目撰文,披露了一系列涉及滴滴出行车主的犯罪情况,这些由滴滴平台所衍生的刑事案件都发生于近三年,地点横跨全国,罪名性质从杀人、抢劫等恶性案件到故意伤害、诈骗、盗窃不等。事实上,滴滴平台所衍生的刑事案件的数量,比公众所知的,要高得多。
姜楠法官在文中表示:“作为一个深植于日常消费、掌握海量数据和交易量的公司,现在也许是时候要求滴滴出行拿出彻底整治的方案了;而这显然不是100万悬赏和暂停现有注册审核能够解决的。”
然而,一个只负责两端撮合的出行平台,再整改就只能做重,运营自有车辆了吧?安全事故频发,是否意味着,共享经济模式的内在逻辑在安全隐患和信任危机面前,已宣告崩塌?
兴许,区块链恰好是共享经济的解药。今年二月,美国福布斯上发布了这么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区块链会干掉Uber》。
不过,真的能够通过区块链解决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恐怕还要等到全民数字身份上链,甚至整个征信体系真正在底层打通,才能实现。
可见,解决共享经济中的安全与信任痼疾,任重而道远。
共享经济中的信任问题
共享经济中一个突出的增长瓶颈来自于平台撮合两方的信任不足。
就拿滴滴、Uber这样的出行平台来举例,由于没有机构背书,社会化的司机无法给乘客带来足够的信任感,而乘客是否是可信、无害,司机也并不知情,因此,有很大一批用户还是会选择有机构背书的专车或出租车。
区块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让上链各方获得“不需要信任的信任”(trustless),换言之,上链各方基于共识机制来获得安全保护,就可以不需要信任中介来为两方背书。
比如在Airbnb的案例中,只有房东和房客之间的信任水平越高,顾客租房意愿越大,房主愿意租出给特定顾客的意愿也越大。通过“通证化”房主和顾客的信息,确保双方声誉信息的准确性,以此区块链可以优化P2P旅馆业的客户体验,增强双向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区块链可以将共享经济平台上的用户的身份及行为历史记录转化为“通证”,供双方互相查验,从而提升了行业的效率,推动行业发展。
为什么?
拿Airbnb这样的共享住宿平台来举例,事实上,房东与房客的互信成本非常高——房东怕遇到糟糕的房客,而房客也怕遇到黑心房东,因此共享模式下,房客与房东间的决策成本和决策效率都会变得很高。
非区块链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下,房东与房客的决策依靠于:
预定时,房客比对房屋价格、社区状况、房屋状况(来自图片),与房主线上交流,辅助决策。
交易中,顾客预定,必须预付全部行程费用,Airbnb会在顾客入驻24后把费用转给房主。
事后评价,平台鼓励房主和房客互留长文评价,评价对所有用户可见。
其中,为了维护房东和房主的安全和信誉,这类P2P住宿平台通常用3种工具评估这两方用户的声誉,其中包括:
(1)人工或自动的ID信息验证
(2)用户资料和评价
(3)预订前的线上交流
然而,这样的平台审核方式其实漏洞不小,所有上传的信息资料都可以造假、篡改。
区块链能做的是?
由于区块链上的信息数据不可篡改,且可从源头上被追踪,因此可以用在共享经济场景之下,以“去信任”方式,来增强平台所撮合双方的信任度。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在2016年4月,Airbnb收购了一家区块链技术公司ChangeCoin,试图利用区块链技术来管理声誉信息。
总结而言,区块链可以在共享经济的各环节中释放这些价值:
首先,通过区块链来加强ID验证,增强了整个交易的安全性。
以Airbnb为例,房客与房东都需要验证ID信息,其流程包括:
(1)上传政府核发的ID副件
(2)将其它社交媒体资料(如Facebook, Google, LinkedIn等)与Airbnb账户相关联
(3)上传一张Airbnb资料图,附加手机、邮件等联系信息
区块链则可将这些所有关联信息上链,安全存储用户ID,以尊重隐私的方式保存用户支付信息、声誉信息、过往交易记录和评价信息,且不可篡改。
其次,在支付环节,提升打款速度。
通过区块链,交易双方体验完成后,确认达到预期的情况下,通过智能合约就能够自动将款项打给房东或司机,平台无需在留存预付费24时后再放款。
最后,在评价环节,能够杜绝伪造评论。
用户评价对于这类共享平台而言,价值很高,也因此经常被灌水、伪造,区块链则要求评价必须对应着真实评价者的电子签名,有真实的购买、支付记录,其评价才能被接受。
区块链颠覆者
Uber的本质是一个打车软件,Airbnb连接的是房东和房客也就是个变相的酒店软件,因此,Uber和Airbnb在实质上都是服务集成商及中介,他们盈利依靠收取中介费用,同时从两端用户处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以供未来商业化之用。比如Uber就利用从司机处收集的大量行为数据,来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换言之,用户无偿的将自己的数据提供给了平台,以供其获得两次变现。
因此,虽然目前Airbnb、Uber已开始有正向现金流并在迈向IPO的路上,但是借助区块链技术,已经有创业公司跳出来,试图打造“去中心化”、“去平台”的Airbnb或Uber,有可能革了他们的命。
除去中介元素,这些去中心化的共享经济平台可以借助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等特性来直接实现交易双方的信任,以此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费率。
例如Bee Token就是一家基于区块链的类Airbnb创业公司,其创始人是一群前Uber的码农,这家位于旧金山的公司,直接剑指Airbnb,其上的图片展示、用户评分、房东条款等都与Airbnb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用户不需要支付法币,而是使用比特币或以太币来购买Bee Token专有的通证,用来租用房间。
Bee Token试图利用区块链技术使整个交易流程通过写入代码的智能合约完全自动完成。Bee Token与Airbnb的不同在于:Airbnb会从每笔交易中抽取15%的佣金,而Bee Token却不向房东收取费用。
不过,做一个区块链版本的Uber却比做一个区块链版的Airbnb要难。
因为一方面,Uber需要满足乘客的迸发式/即时性响应需求做快速匹配,而Airbnb的撮合双方却不要求那么高的匹配效率;另一方面,区块链、特别是公链每秒可处理的交易数量太低,以至于难以相应即时性需求——Uber的算法是非常复杂的,以至于如果用区块链方式来做需求响应,是个极其繁重的工作,因此,目前很多考虑以区块链方式再造一个Uber的创业者望而却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