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生意为啥比过去难做了?96分时代了解一下|No.15
2018-06-05 08:00

生意为啥比过去难做了?96分时代了解一下|No.15

文章所属专栏 华为营销:铁三角饱和攻击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0:08

我考大学那一年,全国高校招生47万人,占同龄人口数量还不到2%。现在,每年高考录取七八千万人,占同龄人口的将近50%。


看了这个数据,会很自然地觉得现在高考太容易了,但实际情况与纸面的判断完全不同,现在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比我们那个年代投入时间更多,更艰苦。大多数中学生都用尽所有时间学习、奋勇刷题,几乎没有一点空闲。


为什么录取率这么高,学习还这么费劲呢?


今年寒假,我研究了一下深圳中考的问题。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


2016年,深圳市公办普通高中总录取率为48.33%。其中“四大”(四大名校,如深中、深外)总录取率5.47%,“八大”(八大名校)总录取率10.58%。以前,我们每科考个八、九十分成就就很好了,就可以上很好的学校。


现在完全不是这个概念。深圳中考总分460分,语数英100,物理化学共100,体育+历史 60分,能考到450以上极少,全深圳也不到20人,大量高分位于430-450之间,每一分都有很多人。2015年和2016年,深圳前两名高中的录取压线分数都是439分;第三、第四名也要437分压线。如果刚刚压线的话,那还要再比不算入正分的地理和生物,这两科要97分才行。


这种高水平、非常强的拥挤度,跟当前国内手机业很像。看到这个情况,我被震撼了。如果得分率是95%,最终是437分,能不能上四大还要看地理和生物成绩能否接近满分;得分率是96%,总分达到441分,才能确保上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等。因为语文得90分是很困难的,那么给其它6个科目留下的扣分空间只有10分,因此即使是学霸都未必能考上四大,有一点失误就完蛋了。


要想达到96%的得分率,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轻松。为了做到零失误,必须反复训练,不断刷题,不能遗漏任何细节。一门科目搞懂了考80多分甚至90分都不难,但要想考96分则非常困难,这就像体育运动成绩提高,开始训练并不困难,提高幅度也比较大,到接近极限时再提高就非常难。


为什么现在中考、高考录取率提高了这么多,反而变得更困难?


因为所有人都变成了得分机器,所有人都投入全部精力进行得分训练。30年前录取率虽然低,大家投入却没有今天疯狂,相对要轻松一些。


用这么一大段文字说深圳中考的事,其实是在类比今天做产品和服务的情况。


1980、1990、2010、2017年,中国名义GDP分别4800亿、1.9万亿、10万亿、82万亿。不计通胀因素,2017年的经济总量是1980年的170倍、1990年的43倍,2010年的8倍。


现在钱比过去多得多,那么现在做生意比过去更容易吗?未必!现在靠胆大、信息不对称,倒买倒卖比过去更难。


产品稀缺时代,做出产品来容易销售。现在是产品丰富、过剩时代,就算产品做得挺好,打开销路也是很困难的。过去商场搞特价促销,东西很容易卖掉,现在到处都是促销也没有顾客。现在人们对各种商业手法比过去更熟悉,就像现在中学生普遍进行针对性很强的得分训练一样,一招鲜不足以吃遍天。


菲利普·科特勒有一次访华,说如果大家都用《营销管理》中的办法搞营销,就没有效果了。道理就是这样的,商业和考试一样,绝对的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相对竞争对手优劣。


消费者是怎么给产品扣分的?


在96分时代,经营者如果还停留在80分OK的产品观上,必败无疑。


60分的产品观就是能用就行,80分的产品观就是做的看起来不错,基本没有质量问题,96分的产品观就是深圳中考考生一样,通过不断的刷题、训练,追求零失误。


市场总是有强大的价格压力,厂商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要尽量降低成本还要能够吸引消费者,倾向于把消费者能够看见的,能够量化的部分做得比较高。小米手机前几年一直重点宣传CPU,就是这种做法。把消费者看不见的、不知晓的元器件尽量降低成本。这就是80分的产品观。


但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一旦达不到预期,就会觉得上当。消费者不会因为自己花钱少而容忍产品缺点,而是一旦掏钱购买之后,即使贵也不会再抱怨,甚至还会为这种贵而辩护,典型的就是“一分钱一分货”。一句话,消费者不会因为东西贵而愤怒,往往都是因为有上当的感觉表现出愤怒。我们也可以想想自己和周边人的购物经验,但是,这个道理却很少有人知道,更没有人说破。


《乔布斯传》上讲了一个故事,乔布斯的养父在扎篱笆时,即使是人们看不见的部分也做得规整、仔细、认真。乔布斯后来做电脑还很注意线路板布线的美学标准,虽然消费者看不见,也不在意。


由于苹果的原因,追求极致成了一句商业口号。却很少有人理解追求极致怎么会影响到消费者选择,尤其是用户看不见、摸不着、说不出的部分。没有几个人理解消费者是怎样通过不满意扣分的,然后市场就悄悄的发生变化。


华为一直很重视质量,一直坚持不用太烂的元器件,暗合了消费者的购买规律,扣分就越来越少。例如,我当时用荣耀7时,在深圳湾跑步,发现这个手机没有很好的记录运动轨迹,截图发到了朋友圈,华为终端负责产品的老大何刚看到了转给了有关人员,我立即接到了他们的电话。我一上班他们就来我这里拿走了手机去分析。这种点滴的积累,就慢慢的提升了质量,从80分的产品变成了96分。


刘江峰到酷派后,在酷派大会上公开讲,说现在中国手机排名基本上和手机的内在质量吻合,也验证了这个道理。当然,可能也是更换门庭后,刘江峰对酷派先前质量极度不满而触发的。


当然,质量绝不是一切。很多技术简单、工业化程度高的产品质量都容易保证,如饮料、洗衣粉等,从质量的角度都能得96分,这种情况顾客会先入为主,选择熟悉的产品,后起玩家不开辟新的新的品类很难进入市场。就像做可乐已经无法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口中夺食一样。


在“96分”产品时代,质量是送分题,必须确保满分;一个体验细节没做好,就像错了一小题、扣掉3分就会要命;而销售的辗转腾挪控制能力是拉开差距的应用题,一旦做错就更没戏了。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