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张照片,是美国摄影记者沃特·阿鲁法特(Walter Arrufat)拍摄的,这张上世纪40年代的老照片只是记录了一名小男孩正在吃螃蟹,很快被加上了这样的注解:“1945年的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勉强度日。”
网友纷纷感慨生错了年代。
人们挣钱越来越多,三十年以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41倍。在1986年,一位大学毕业生的月薪为76元,2016年的平均月薪为3500元。
越来越多的钱都要花出去,这样经济才平衡。花更多钱的方法包括:第一,人们会买更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第二,购买更贵的产品,以前吃饭,现在吃肉,以前穿补丁衣服,现在穿名牌服装,而且很快淘汰。
越来越有钱的消费者给创造逼格产品提供了土壤。
回顾过去的历史,有些品类的产品价格飞涨,有些则基本不动。涨价的品类通常具有的特征包括:
一、 产能受限。由个别人的消费品变成大众消费品,需求增长大于供给增长,产品价格就会增长。从1981年起,茅台酒的出厂价调整为8.4元,市场零售价飙到了18元。现在涨了接近百倍,虽然茅台酒产品已经大幅度增加,但需求比产能增长的更快。白酒产能是无限的,但茅台酒产能有限。并非所有的大闸蟹都非常贵,与阳澄湖相隔不过百里的太湖大闸蟹就便宜很多,虽然产品是一样的。类似的产品还有红木家具,天然宝石等。
二、 必须有效的证明你跟别人不一样。几乎找不到一种人造奢侈品有与之相似的廉价品。从手表到汽车,从挎包到化妆品。逼格产品所有的努力都在证明它跟同类不一样。
有些产品的品类也会发生整体重心的迁移。2011年秋季,小米发布了高性价比的高端手机,开启了智能手机的疯狂价格战。2013年秋,小米又发布了售价799元的红米手机。智能手机迅速进入千元机时代,由于不能迅速调整策略适应痛苦的价格战,曾经很风光的HTC迅速陨落,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市场率也迅速下滑,价格战的开创者小米越战越勇。到2015年,发布首款产品仅仅四年的小米登顶中国手机,市场占有率接近15%。
2014年下半年,一个改变手机行业格局的趋势正在悄悄发生,手机平均售价探底之后,开始缓慢爬升。也就是说智能机正在从功能性产品向逼格性产品转变,接下来的一年,小米遭遇滑铁卢。2017年小米手机虽然大幅反弹,但风光和势头已不如从前。直到最近,雷军仍然坚定的表示小米一定要以追求性价比为己任。而市场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变,经过三年缓慢的价格爬升,2018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机的平均手机已经超过2200元,比2014年初涨价1.2倍。
华为则坚持随行就市的方略,在做较低价格荣耀手机的同时,在售价较高的手机销量不断攀升。与其说华为手机销量增长使手机平均售价上升,不如说是手机售价上升的内在趋势塑造了华为手机。厂商、尤其是大型厂商是趋势的塑造者,也是趋势的参与者。瑞士手表、耐克鞋塑造了逼格品,同时,更是因为这类型的商品有成为逼格产品的内在基因。
“小罐茶,大师造”、“8848钛金手机”通过持续的广告轰炸已经让许多人知晓,这两个努力塑造逼格产品的背后老板都是一个人,杜国楹。除此之外,杜国楹还成功地塑造了“好记星”英语学习机,E人E本等品牌。
铺天盖地的广告洗脑,和产品定位、调性完全匹配的代言人是杜国楹广告的主要特点。好记星的代言人是当年通过春晚塑造了很高知名度的加拿大人“大山”,E人E本则请葛优、冯小刚代言,钛金手机则请王石背书。
世界总体是平衡的,逼格产品卖得贵,要维持高价格,首先要研究清楚产品逼格的可塑造性,然后,要用重金投入广告轰炸,或者在高档的销售场所忍受很低的销量。像苹果手机这种能够同时维持高溢价、高销量的产品是非常稀有的。
8848钛金手机把千元机的配置买到上万元,从2015年到2017销售了24万部,盈利也只有7000万元,相当于一万部手机盈利,23万部手机用来维持营销成本。钛金手机赚更多钱的方法就是同样数量的营销成本销量要增加10万部,但这是非常困难的。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品类的高中低端产品应该有相似的盈利能力,维持高端要有高昂的营销投入,低端则以性价比赢得大量的顾客。汽车行业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产业,最高端的奢华品牌不见得能够赚钱,只有产业整体重心迁移,才会出现较大的盈利窗口。最近一个显著的但不被关注的案例是专注于空调行业的格力电器,2017年格力电器销售额近1500亿,盈利高达224亿元。这个巨大的数字和超过15%的纯利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多年以来,家电行业以竞争残酷,价格战凶猛著称。但行业也悄悄的发生了变化,格力坚持塑造的同时,悄悄地提高售价,当空调整体价格向上移动时,格力就赚了大钱。
假如有手机、手表、电视、电脑等几个厂商,哪个厂商塑造逼格品更有可能成功?答案是手表和手机,因为电视和电脑绝大多数都是功能性产品,要想改变整个行业的趋势是困难的、小概率事件。
2011年,华为高层在海南开了一个有关手机的务虚会,提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将来手机的品牌溢价会不会消失?答案是不知道。
但华为遵从的商业原则是现在有人搞成功,我就搞,起码苹果手机拥有很高的溢价,证明这条路是通的,接下来就是你的产品能力和商业能力问题,这相对容易解决。后来,华为也尝试进入笔记本电脑行业,想用高价策略试水,结果市场并不接受,然后再选择遵从目前市场的定价规矩,不大力投入,静静等待商业机会降临。
对于新进入市场者,低价策略是赢面更大的策略。一方面,产品本身需要爬坡,另外一方面,低价总是有可靠的市场。雷军的逻辑中,正确的一方面是低价、功能性产品总有相当可观的市场,在这个市场做大做强,时刻都有可能腐蚀高端市场。
苹果公司、特斯拉则采取一开始就定位成逼格产品的策略,这不是一种可模仿的套路。王传福在低端电动汽车积累多年,他做高端电动汽车比贾跃亭要靠谱。
华为是一家坚信爬坡战略的公司。2012年之前,华为没有高端手机,主要是给运营商供应一些廉价手机,甚至平均每台手机的售价低于行业平均售价。2012年开始爬坡之路,到2014年初见成效,各种天时地利的因素凑在一起,促成了Mate 7手机一举站上高端。华为原来主打的高端P系列手机一直很难获得市场认可,直到2016年,华为成功的策划了和徕卡合作照相功能,P系列成为另外一个系列的高端畅销手机。
2016年秋季,华为由发布了轻奢手机,号称和保时捷合作推出了“保时捷”手机。与疯狂打广告塑造逼格不同,华为延续了P系列手机借势的灵感,借助保时捷设计一举成功。
总结一下,做逼格产品主要是两个问题:
第一,一定要落实品类的“可逼格性”,这个问题在前面课程中有系统探讨,你不要试图在盐碱地上种庄稼。
第二,在一个被证实有逼格品存在的市场上你自己怎么做?除了从各种同行、其它行业取经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观察这些组合拳到底哪一招适合你自己,在成功上的因素上加大攻击力度。就像书店买书一样,书店都会把新书摆在桌面上,让顾客容易看见,如果某一本比较畅销,就给它安排更好位置,这就是所谓“堆头策略”。华为做逼格品并非运气超好,一举成名,在尝试了很多策略之后,找到了有效的策略,然后在有效的策略方向上凶猛投入。
以上是本期内容,也是本专栏第二部分的全部内容,从下期开始,进入“华为营销:铁三角饱和攻击”的第三部分,从组织的层面讨论如何将此前学到的营销理论落地执行,敬请期待。
想要学习更多,请移步华为精编ppt看核心内容提炼: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7664.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