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聪明投资者(ID:Capital-nature),作者:伊娜,原文标题:《当万亿资管巨头决定逆人潮而行,联博基金朱良:用科技驱动的方法,从对手的情绪里寻找机会》,头图: 视觉中国
20年前,赫什·舍夫林在《超越恐惧和贪婪》一书中,悉数了众多影响选股和财务决策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因。其中有句话,永远可以解释市场中因人类错误而导致的投资陷阱:“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效应,是人类思维的常规性特点,这些现象集中起来就可能会在市场中形成严重的错误定价。”当太多投资者都去参与被一致认为万无一失的目标时,基本上难逃失败的结果。
就像古斯塔夫·勒庞说的,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霍华德·马克斯在备忘录中说过,当年格林斯潘对于市场的警告,在投资者看来是在泼冷水。大部分人崇拜的是那些能帮他们赚钱的人,而那些警告股市高估的人只会让他们觉得“扫兴”。被推涨起来的“泡沫”,最后会狠狠刺痛一批忙慌追赶的投资者。
但这恰恰让联博基金朱良这样的专业投资人看到了机会。朱良是联博基金的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是国内早期公募基金经理之一,2006年加入联博,是少有兼具国内公募经验与全球投资视野的专业投资人。在他看来,“羊群效应”正是凯恩斯笔下“动物精神”的典型表现。人们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常去跟随那些“低不确定性、高认同度”的标的。
他不认同“核心资产”的概念。他认为,从金融地产、白酒、家电到新能源,“核心资产”代表的公司几乎每4-5年就更换一批。这个标签更像流行文化,亦是触发“羊群效应”的高发地。在他眼里,要从市场盲点中寻求与众不同的机会。对手的情绪,往往会变成自己的机会,要把对投资者的行为分析和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正所谓静水流深,在被市场忽略的地方提前布局,从而提升投资胜率。
一、全球视角看A股,长期投资成为刻进DNA的信仰
在全球资本市场纵横超过半个世纪,还能紧随时代做投资的老牌机构并不多,联博(AllianceBernstein)便是其一。1967年,在伦敦北郊的英国巴克莱银行,历史上第一台ATM机正式亮相,这台被巴伦称为“自由银行”的机器,给银行金融业带去了现代技术的光。
同年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伯恩斯坦(Sanford C. Bernstein)创立。后来从一家私人证券公司,逐渐成长为最大的独立投资管理公司之一。1971年,投资银行DLJ(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的投资管理部门,与穆迪投资服务的投资顾问业务合并,成立了Alliance Capital。
2000年,专长于成长股和企业债券投资的Alliance Capital,和精耕在价值股领域研究的Bernstein合并,造就了现在专注于做主动投资的的联博。联博从上世纪60年代的大熊市、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滞涨、80、90年代的沸腾牛市、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的经济危机以及近10多年科技互联网崛起的历史中走来,成长为历经多轮经济周期与牛熊转换的全球老牌资产管理公司,如一艘在全球海洋上低调前行的巨轮。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联博的全球管理资产达到了7250亿美元(相当于5.22万亿人民币)。“ATM”这词,有另一种解释:At the moment。与ATM机一起诞生的联博,用这个短语来形容格外贴切。在近60年的全球投资中,始终呼应时代的呐喊向前航行,将科技的手段融入价值投资,应对波诡云谲的市场。比如针对A股市场,联博就量身定制了“量化基本面”的策略。
对联博所有基金经理来说,长期投资也是刻进DNA里的信仰。不炒概念、不追热点,联博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包括一年、三年、五年的周期,其中三、五年中长期维度的权重比较高。有24年投研经验的朱良,在联博一待就是17年。联博所有的投资理念与方法,印刻在他的投资基因中。
1997年,朱良从北大数学系毕业后,于1999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在加入联博集团前,他曾任国内首只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2006年,朱良加入联博,他曾担任联博(香港)亚太量化研究负责人、联博管理咨询(上海)的股票投资部投资总监等职,覆盖从全球市场到A股的量化模型搭建与投资策略研究。
2009年,联博通过QFII投资A股,他一直是背后投资团队中的关键成员。按照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2月29日,国内3712位基金经理中,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在10年以上的,不到8%;3年以内的,44%多。在持续扩容下,基金经理任职年限趋短的现象,让持有人倍为担忧。毕竟年限更久的基金经理,有更丰富的应对经验。
如果是在同一个团队中,沟通效率高,研究的积淀更深厚,投资的稳定性也就更高。而联博的基金经理则平均具备24年的经验,分析师的经验也有16年。而且过去15年以来,朱良都在同一个投研团队,价值投资的风格也没有改变和漂移。他和团队希望以科技驱动的方法,在A股结出更饱满的果实。
二、以科技驱动的量化基本面方法,高效锁定优质标的
罗伯特•希勒曾讲过,金融史就是一部科技史,朱良深以为然:“量化模型相当于一台CT机,对整个市场生态以及个股进行多维度的扫描,帮助我们的基本面研究员,也就是那些‘医生’,快速从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现在大家挑选医院的标准,是既要有资深的专家,更要有先进的设备,现代的资产管理行业也是一样的。”
早在2009年,联博就已经开始投资A股。经过多年的验证,一直坚持科技与人文并重的联博,将“量化模型+基本面研究”的策略作为挖掘A股机会的关键工具。联博通过量化模型对全市场5000多家上市公司快速扫描“降噪”,再由研究员在量化筛选后的高胜率股票池基础上,分析这些企业未来3~5年的长期盈利及现金流状况,对其管理层、产业链上下游、甚至竞争对手进行调研后,一步步缩小投资范围,从而寻找到满足“预期差”的机会,发掘真正值得长期持有的标的。
在量化上,联博有自己的一套科学化与系统化的管理系统,从选股、仓位买多少、投资组合管理、风险控管等等,都有一组强大的量化模型与工具把关。联博并不追求有中国特色的量化因子。朱良举例解释,现在美国FDA批准任何新的药物,都需要它对所有肤色人种有效。联博也遵循类似的普世性原则。这是作为一家老牌机构的投资审慎,也是为了更好地规避统计陷阱。朱良建议,投资者不妨尝试以非传统的视野探索未来投资新亮点。市场的共识,在他看来,只是贝塔而已。
在基本面研究上,像联博这样带着全球视角的资管机构,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联博在27个国家的54个城市设有办公室,在全球有超过400位的投资经理与研究员。全球化的人才和信息网络通力协作,让其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持续从全球宏观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在A股寻找超额收益。
数年前,国内有家科技公司打入了苹果可穿戴装置的国际供应链,联博从全球不同市场收集信息,分析境内外各个竞争对手的状况,在市场普遍不看好苹果产业链的情况下“多管窥天”,最终先于国内投资者发现了投资获利机会。
三、从对手的情绪中发现机会,寻找“被错误定价”的高质量冷门股
朱良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投资特色,就是联博投资文化的具象。在投资风格上,他践行了多年的价值投资,善于从对手的情绪中发现机会,寻找“被错误定价”的高质量冷门股。“永远不必追逐电车和股票,只要耐心,下一趟一定会再来。”“德国证券教父”科斯托拉尼,上个世纪就在呼吁投资人不要跟随燥热的情绪亏钱。朱良也认为,在人潮拥挤的地方,信息反映过度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市场是对称的,在大家忽略的地方必然有很多信息反映不充分的机会,这正是联博作为多头价值投资者在全球苦苦寻找的机会。追逐热点和赛道,从行为学上来说,居于群体中势必感觉“安全”。但不断轮换的热门赛道,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企业质量支撑,就像时装品牌中的“fast fashion”,厂家以“disposable”(穿不久)的预期将其生产出来,洗一两次水就扔了。
朱良提醒,过去几年的热门赛道,有些像流星一样耀眼,却稍纵即逝。从一开始的白酒、医药到半导体、新能源……有些更惨的是股价怎么上去就怎么下来。而这都更坚定了他从全市场寻找低估值、高质量股票的想法。
联博在具体选股上,可以归纳为三个维度:
第一,偏好低估值冷门股。在新兴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喧嚣相互强化,股票时常出现市场价格脱离其内在价值的现象。而投资具备增长潜力、价格远低于公司内在价值的标的,能够提升投资胜率和长期持有的安全边际。高估值则需要未来可持续的高成长支撑。
但未来是无数事件的概率集合体,充满了不确定性。低估值,并非公司不好,而是不被看好。朱良做的,就是从他人的误区、市场的盲区中挖掘“被错误定价”的投资机会。冷门股则可以避免抱团取暖,更有机会找到预期差中的赚钱机会。
第二,偏好高质量企业。重视企业质量,例如:资产回报率高、现金流量充沛与会计原则谨慎的公司,这样可以帮助把关,避免掉入价值陷阱。
第三,找到好的投资时机。挖掘能激励股价上涨的利好,关注市场情绪来掌握好时机,比如企业盈利被上调、整个行业有转机点等等,可以让价值更好地兑现。
朱良并不强调“精准逃顶”。他会在左侧买入,也会左侧卖出。随着股价上涨,当估值趋近合理,但尚未被透支时,朱良会逐渐减持卖出。他相信,过度贪婪很可能一无所获,宁可坚持在自身的认知范围内追求确定收益,也不去冒险赚取最后一个铜板。
四、“中国的价值时代已经来临”
联博曾做过一个统计,在过去10年的A股市场,25%的时间是成长主导,25%的时间是价值主导,剩下50%的时间风格不明显,就像四季的春夏秋冬。朱良认为,在这个环境里,成功的投资者所能做的,只有两点:坚持自己的风格,并且坚持长期投资。
“我们就是要在自己风格的冬天,也就是在逆风的时候尊重市场,通过均衡配置活下来;而在自己风格的夏天,也就是最热的时候,尽可能兑现自己的认知,获取收益。”而在风格不明显的春天或者是秋天,联博便会通过个股机会以及市场情绪的起伏来捕捉阿尔法,从而平滑投资策略的收益率曲线。这样通过几个完整的风格周期,可以更好地实现长期的投资增值,让投资者走出短期噪音干扰的困惑。
对于市场未来的机会点,朱良倾向于认为,中国的价值时代已经来临。他发现,2000年-2010年的中国A股,非常像韩国90年代的市场。那时韩国的GDP高速增长,大家买入成长股就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但是从2000年开始,韩国市场发生了比较大的风格变化。
当时韩国政府出台了类似共同富裕的政策,更加追求经济的成长质量,引导市场的关注焦点到那些有充沛现金流的高质量公司上。所以从2000年一直到现在,韩国市场是价值主导。朱良也因此更看好当下A股市场上价值风格的表现。在价值回归的过程当中,他要找的,就是那些保持盈利、有充沛现金流且注重股东回报的股票。
五、A股并非价值投资的“荒漠”,市场只“等风来”
对于“价值投资在中国失效”的观点,朱良反而认为,A股并非价值投资的“荒漠”,而是“富矿”。2024年首月,市场似乎超调,延续剧烈震荡,深证成指的跌幅甚至超过2023全年。
但朱良认为,中国作为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资本市场是很好的获益场所,全球投资者对A股的关注度很高,只是要“等风来”。也是在2024年的首月,联博正式宣布获批开展中国公募基金业务。那么,风从哪里来?
朱良解释:从估值来看,处于估值低位、盈利有支撑的A股,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相当于美股一半的估值水平。再加上政府持续出台支持市场和经济的政策,“现在是一个逐步建仓的好时机”。
从盈利来看,中国上市企业有望继续保持盈利增长。预计A股2024年的每股盈利(EPS)增长率有17%左右,即使打对折也有8.5%左右。如果估值乘数不变,盈利增长,中国股市会有较为可观的表现。从上市公司来看,未来12个月企业盈利修正已经开始显现“V型”修正,基本面在逐步改善。未来盈利预期较佳的板块有望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目前联博在中国比较关注的领域有三个:一、隐形冠军。非常多企业在海外“攻城略地”,且大有斩获;二、稳定派息企业。利率水平预期将保持低位一段时间以刺激经济,因此能稳定分红的高股息股票将有机会获得市场青睐;三、刺激政策受惠题材。刺激政策预计将持续出台以稳经济,相关题材有望受惠。
六、风物长宜放眼量,留在市场才有更多机会
在查阅朱良历往专栏和公开报道时,发觉这位老将对于很多市场的思考角度非常深厚,甚至与主流相比“逆流而上”,读来倍感清新。在此特地摘取几句,一窥他的投资世界:
1. 经常进出场的投资者,就像在旅途中频繁上下车的旅客,凭着“猜测”市场未来风向进行投资,反而可能错过“无限风景在险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股市贝塔的大部分回报由少数交易日带来,唯有抛开杂音,坚持留在市场里才有更多机会获取收益。
3. A股是一个充满投资机会的市场,就像一个年轻人,充满着活力,但也充满了情绪。而对手的情绪,就是我们的机会。
4. 当牛市号角吹响时,人们争先恐后入场;当少数板块具有成长确定性、被打上“核心资产”标签时,投资者亦是一窝蜂涌入,推高行业估值。
5. 较低的企业估值并不代表没有投资价值。事实上,尤其在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与各种市场杂音相互强化,股票时常出现市场价格脱离其内在价值的现象。
6. 当价格与价值之间出现“失衡”现象,后续必然也得经历一趟“从失衡到重返均衡”的价格修正过程。这趟过程,对投资者来说,往往就代表着投资机会。
7. 投资具备增长潜力、价格远低于公司内在价值的标的,不仅提升了投资胜率,更为长期持有提供了充足的安全边际。此时,只需保持一点耐心,终将迎来价值回归。
8. 若买入的价格偏高,即使是特别好的公司,都需要长时间消化估值,更遑论质地不佳的短期炒作题材。
9. 市场每时每刻都有很多投资机会,并不局限于市场热点。但大家也并不是都能抓到,也并非能守得住。抓到有可能是运气,抓到并守得住是由自身的认知能力所决定的。
10. 当我们真正理解市场具有周期性,并将投资期间拉长至3到5年,就无需太过在意市场中漫天的杂音,更要拒绝因心理释压而频繁交易的冲动。风物长宜放眼量。
11. 市场是社会的映射,成功的投资必然是建立在对社会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及时调整投资判断的锚点与尺度,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才能提高投资胜率。
12. 经历若干次市场周期洗礼并存活下来的投资团队,必然有其稳健的投资风格,无论顺风或逆风都能制造出获取阿尔法能量的“电池”,为长期投资续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聪明投资者(ID:Capital-nature),作者:伊娜,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