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股票是代码还是企业?
2019-10-25 12:43

股票是代码还是企业?

文章所属专栏 成为超级投资者

“股票是什么?”

 

如果把这个“简单”问题抛给某个炒股的人,无论他是公司高管还是大爷大妈,大概都会需要想几秒钟,然后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

 

多数人可以熟练的在炒股软件中打出代码,甚至提到某支股票代码能脱口而出;有的人能够凭借高超的短线技巧,把股票市场当成是自己的提款机;甚至有人凭借厉害的操盘能力成为职业投资者,掌控数以千万、亿计算的资金……但对于股票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没有过很深入的思考。

 

网购个杯子还要了解材质、设计理念、产地,货比三家,对于股票这种要投入大笔资金购买的虚拟物品,更需要有充分的了解,更何况我们还希望通过炒股获得收益。

 

因此在《成为超级投资者》专栏的最开始,我们必须弄明白关于股票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常识:它究竟是什么。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其他后续的分析论述才能得以展开。

 

不是问题的问题

 

当我们交易股票的时候,我们买到的是什么?

 

传统的教科书式定义告诉我们,“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这种过度专业化的解释让人看起来一头雾水。

 

对于这个问题,解释的最清楚、最形象的当属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董事长、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他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是要把股票看作对于企业的一小片所有权,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判断内在价值。

 

也就是说,在芒格看来,股票=企业的一小片所有权。这样的解释,其实和很多教科书上的定义是一致的,但相比那些冗长无趣且绕来绕去的解释,芒格给股票下的定义明显简单了很多,更容易为人所理解。

 

股票就是企业,一些股票等于企业一部分的所有权,全部的股票等于全部的企业。拥有了这些企业的部分所有权,投资者就可以参与公司每年的分红,也可以享受企业发展所带来的股份增值的权益。

 

投资者拥有足够多的股票,甚至可以进入到董事会,直接参与公司发展战略、经营决策的制定。在理论上,即便只有一股的投资者,同样是企业的所有者,同样有资格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甚至是董事长。

 

但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他们并没有在买入股票的时候抱有这些想法。在很他们看来,股票投资就是掌控K线的运行并从中获利,与“股票=企业”这样的原则毫无关系。

 

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股票就是一个简单的代码,每一个代码之中,有无数参与其中的筹码,一手股票就是一个筹码,来去匆匆飘忽不定。

 

对于把股票定义为“筹码”这样的判断和观点,笔者持坚定反对的态度。

 

原因很简单,如果说股票真的只是代码或筹码,由于没有价值做锚的话,那么市场中完全可以形成不限量的代码供应,从600000到699999,从000001到009999。由于其无限供应,最终导致所有代码的价格趋近于零。

 

股票=企业的所有权,意味着投资者可以通过持有股票,来获得企业现在所拥有的资产和未来若干年的收益,这是能够让人们心甘情愿掏钱投资企业唯一理直气壮的理由。

 

不给出这样的等价交换,除了赌徒之外,没有人会愿意把自己辛苦工作换来的钱真正贡献给一串代码或者一串K线。

 

毫不夸张的说,真正从心底明确了“股票=企业的所有权”这个基本命题,投资者才能真正开始投资,也获得了成功投资最核心的基础原则。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和读者来说,这并非是一个难以理解的事实,只是很多人此前太多被变幻的K线图所吸引,或者沉迷于短线交易的“快感”之中,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承认而已。

 

优秀幻象

 

虽然说优秀的股票=优秀的企业,但是二级市场从来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市场,它的运行有非常复杂的机制,受到无数利益主体的掌控,每只股票的走势都会受到资金流动、风险偏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中国证券市场,有全球范围内最大比例的散户投资者,这意味着整个市场缺乏足够的定价能力。

 

因此在A股,有很多的企业资质平平,估值却惊人的高。例如马化腾在2015年就曾明确说过,A股很多互联网妖股公司在行业中根本就排不上号。他没有明确说出来的其实还有一句话:它们估值却比腾讯还高。

 

这种背景下,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明星股”,这些股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很大幅度的上涨,或者是以日积月累的方式完成数倍的涨幅,获得资金的追捧。

 

但如果仔细去鉴别这些企业的基本盘的话,就能发现他们中相当多都是乏善可陈的,然而这并不会阻碍其获得全市场的关注,股价大幅度上涨。

 

2015年,“股灾”之后的A股市场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多年没有表现、长期不被人关注的老牌深圳上市公司特力A(000025.SZ)连续大幅度上涨。人们都在讨论其为何上涨,但最终也没找到答案。

 

特力A的炒作过程

 

2018年3月,受到贸易战、美联储加息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A股资本市场表现沉闷,但市场上忽然又出现了一家明星公司万兴科技(300624.SZ),在没有任何利好消息刺激的情况下,连续拉出9个涨停板,并在随后4次涨停,股价从上涨至45.12元直冲167.7元,中间连一次像样的调整都没有,而且经历了监管层的数次“特停”。

 

当然这两个“明星股”并非个案。这种所谓表现优秀的股票,吸引了大量的散户参与交易,但我们断然不能将其视为优秀的企业。

 

以特力A为例,其2015年主营业务包括了汽车销售获得收入1.35亿元,收入占比44.42%;物业租赁和服务收入1.075亿元,收入占比25.40%,另外还有4826万元的汽车检测维修和配件销售收入,占到总收入的15.89%。

 

其主营业务非常传统且比较分散,毫无亮点。

 

特力A的消费者和用户,可以不费力气的用任意一家竞争对手来替换掉特力A所提供的服务,因此即便它真的兑现了股价上涨背后的潜台词——未来某时利润快速增长,也会很快吸引各路竞争者将其超额的利润稀释掉。

 

因此正常来说,这在看重未来发展空间的二级市场中很难享受到高估值。但就是这些拼凑的不赚钱业务,一度被给出了上百倍、最高时几百倍市盈率估值。

 

类似的例子还有太多。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游戏股,产品虽然能够带来高额的现金流水,但是大多数的产品周期非常短,粘性不足,且必须面对腾讯、网易等巨头企业的轮番轰炸,但A股还是非常狂热的给出了极高的市盈率和股价。


最终腾讯一家独大,其他几乎所有游戏公司股票都变成了昨日黄花,估值一降再降,股价一跌再跌,谁买谁亏。



网络游戏代表股掌趣科技、中青宝漫长的下跌过程

 

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类热点题材内都有上市公司时不时走出疯牛行情。但这些产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仍然缺乏足够的盈利能力,甚至没有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

 

每天都有无数的创业企业出现,以极低的价格冲击行业格局。对于这些看起来市场表现优秀的不得了的上市公司来说,它们真的足够优秀吗?

 

显然,在很多时候,这些所谓“优秀企业”只是股价波动时产生的一种假象

 

冷眼看波动

 

曾经有个天真的家伙,问JP摩根对股市走势的看法,想了解他的预测判断。据说摩根冷冰冰的回答“它将不断波动”。

 

没错,不断波动,不知道向上还是向下。不管任何人,在任何时候,精确的对股市短期走势进行明确判断,都是件极难的事情。

 

越是短时间内的波动,就越难以被市场观察者掌握,即便是那些最成功的投资家。但偏偏有很多人沉溺其中,认为自己一定能从中获取到隐藏的规律,得知天大的秘密,走向暴富之路。

 

事实的情况显然没有这么乐观,市场的无规律波动吸引了太多人,却只有很少人能够在市场波动中赚取稳定的收益。

 

中国资本市场更是全球范围内波动率最高的市场。所以有大量的股票能够出现极高的市盈率、市盈率,都是这种剧烈波动的体现。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否有必要在对基本面完全不了的情况下,跟踪波动做出投资决策,甚至杀入那些突如其来的“明星股”,是值得商榷的。

 

如之前所说的,股票市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有非常非常多的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出于不同的目的考虑,会以各种方式去影响甚至是蓄意操纵股价。

 

特别是在中国,这些利益主体的购买行为往往不是由纯粹的投资角度出发,而是交织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比如公司的控制权、争取更好的定向增发价格(高或者低),甚至只是一场针对散户,拉高吸引跟风的股价操控。

 

徐翔对于股价的操控术最为精通。他常用的策略就是选择市场上关注度最低、成交量最少的一些品种,悄悄买入筹码,通过大量账户购入上市公司占比非常高的股份,然后在短时间内集中大幅度拉升股价,伙同上市公司高管发出高送转、并购等利好消息,随后卖出离场。

 

典型案例就是对文峰股份(601010.SH)的操控。2014年12月21日,文峰股份公告显示,文峰股份大股东文峰集团12月21日与郑素贞(徐翔母亲)达成协议,签署了《文峰大世界连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协议书》,文峰集团将其持有公司的1.1亿无限售流通股转让给郑素贞,占总股本的14.88%,转让价为8.64亿元。郑素贞受让文峰股份的单价为7.85元/股,为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9折。

 

2015年4月初,文峰股份股价经过爆炒后达到顶峰52元,期间股价换手率超过800%。在这期间,2月28日,文峰股份抛出“10转15派3.6元”的高送转预案,进一步推高了市场炒作的情绪。

 

最终,股价上涨四倍、基本面毫无变化的文峰股份从52元的高价跌回凡间,截止2018年4月底股价仅有不到4元。


文峰股份的炒作过程

 

2012年到2015年之间,其历年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分别为-0.25%、11.71%、8.59%、-7.39%。每年收入20亿上下,财务表现非常一般。

 

传统零售行业利润微薄,文峰股份是典型的地域型企业,上要承受跨区域竞争的大企业挤压,下要面对各类本地中小型超市卖场的竞争压力,没有垄断经营能力,也没有定价权,在管理层方面,董事会里有大量学历不高、思维传统的管理者。

 

显然,投资者如果参与到这种所谓明星股的炒作之中,最终会被一些拉升股价的利益主体所收割。

 

如果在高价买入文峰股份之前,按照“股票=公司”、“好股票=优质公司”这样的逻辑进行简单的思考就会发现,从各方面看它都不是值得投资的企业。

 

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了人们去购买这样一家企业?股价的波动驱动了人们的投资决策。在连续不断的上涨面前,人们不愿再相信“股票就是企业,企业表现决定股价表现”这样的基本原则。

 

价值投资不是通关秘籍

 

投资者结构的基础决定了,几年价值投资的科普并不会让中国资本市场发生短期、迅猛的风格转换。炒作、投机和无规律的资金流动和巨幅换手仍将在很长的时间内存在下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价值投资在中国永远没有市场。相反,它作为一种更加成熟的投资模式,将伴随着“去散户化”进程的发展,不断被更多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所接纳,这是从欧美日韩等成熟资本市场数百年发展历程中体现出来的一般规律。

 

在欧美国家,市场的定价权基本是由专业的投资机构所主导的,因此其市场表现往往更加理性、稳健,牛长熊短,不少投资者对此非常羡慕。

 

但这并非是其成立开始就有的景象。美国就曾经和现在的中国一样,1929年之前,美国也有大量的家庭财富都投入到股市当中,最终由于大萧条的降临,这些家庭损失惨重。

 

实际上直到1945年,根据联储的数据的统计,当时美股超过93%的市值,仍然是由全美各地的个人投资者所持有。

 

经历了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经济滞涨、石油危机、冷战等诸多因素导致的持续性低迷行情之后,美股散户投资者数量大减。与此同时,共同基金兴起,取代个人投资者成为美国市场的主要力量,最终获得了市场的定价权。

 

对于中国而言,个人投资者数量众多、投机炒作盛行、理性投资意识不强的客观现实已经存在多年,这种投资者结构所导致的诸多问题,也给中国资本市场、以及投资者自身都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面对这些困扰,大多数投资者内心是迷茫、不知所措甚至是身心俱疲的。特别是2015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历经了持续的低潮期。

 

在惨痛的亏损局面下,有非常多的投资者希望能够有所改变,有寻求到更好投资模式的迫切需求。

 

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去两年市场对于“伟大企业”的追捧,人们在价值投资上的尝试(虽然很多投资者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仍非常稚嫩),既是这些企业业绩增长驱动的结果,同时也是这些损失惨重的投资者被迫求变、试图寻找更好的投资模式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上看,虽然价值投资因为种种原因被很多人所误解,但大的发展趋势已经出现了。尊重价值、尊重理性的大趋势是历史的发展规律,不可能因为几次波折而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之所以会有这样坚定的判断,一方面是由于上述所说,中国资本市场必将追随更加成熟的欧美市场的发展历史进程,另一方面,这也是由股票这个客观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

 

如果我们投资者能够正本清源、回到股票=企业这个最根本、最真实的定义上,就会发现,所谓价值投资,并不是某一项不得了的武功秘籍或者是通关密码,而是所有稳健、成功的投资都必须去遵循的客观规律。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