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来自东方IC
中国开发房地产是独一无二的生意,“拿地、盖房、卖房”平淡无奇流程的奇特之处在于,“原材料价值翻着个儿地涨”!
拿地成本5000元/平米(每平米规划建筑面积的“楼面地价”),销售时周边地块“招拍挂”价格已达1.5万元/平米,开发商顺势定价2万元/平米。假如“建安成本”为5000元/平米,开发商毛利润是1万元。
各行各业都只能从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中分一块作为自己的利润。房地产开发行业是少的有例外,其本质上是套利者,套的是“其它土地”与“商品房开发用地”之间的差额,而且捂的时间越长获利越高,李嘉诚等“港鳄”是始作佣者。
比如“城中村”的一亩地(666平米)上有10套平房,年租金收入50万,买下这10套房需要500万。这亩地被规划为商品房开发用地后进行“招拍挂”,被某开发商以1000万拿下。如果容积率为3.3(地上总建筑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推测是高层住宅),则可盖2000平米商品房,建筑成本1000万。假设1年后开售,房价2万/平米,开发商收入4000万,毛利润2000万;假设2年后开售,房价3万/平米,开发商收入6000万,毛利润4000万;假设3年后开售,房价4万/平米,开发商收入8000万,毛利润6000万……李嘉诚在大陆低价拿的地块动辄捂十几年,不要看他给家乡捐建了一个汕头大学就把他当善人。
房地产开发商有两条根——地根、银根。地根就是“土地储备”好比面粉;银根是可以动用的现金(包括银行贷款、房屋预售款、可售房产库存等),好比水。有面、有水,就可以做面包;面粉年年涨,开发商就可大赚。
所以,要知道一家房企值多少钱只需要看到的土地储备。如要资金链不断掉,也就是说有足够的水,房地产商土地储备越多,越值钱。观察恒大、碧桂园、万科几家龙头地产公司的土地储备量,也能看出其发展战略和后劲。
恒大土地储备
除极个别年份(如2014年),恒大购入土地总是高于消耗。特别是2016年、2017年,恒大连续两年“拿地”超过1亿金平米(建面),而两年前只消耗了不到7500万平米。到2017年末,恒大土地储备突破3亿平米。
截至2019年6月末,恒大土地储备达3.19亿平米,分布全国232座城市,项目总数达864个。其中,一二线城市土地储备1.7亿平米,均价2032元/平米;三线城市土地储备1.49亿,均价1191元/平米。
3.19亿平米土地获得成本(原值)为5277亿,实付4322亿、905亿。假设一二线城市销售均价2万元、三线城市销售均价1万元,恒大总销售额将达4.9万亿,扣除1.5万亿土地和建筑成本(建筑成本按每平米3000元计算),税前毛利润为3.4万亿!而恒大市值不到2400亿港元。除此之外,恒大还有7012万平米“旧改项目”未纳入土地储备。
恒大、万科等一线开发商取得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项目收购或项目合作。对恒大来说,拿地、跑规划、拆迁等问题已经解决了的项目风险小、开发周期短,只要价格合适,非常值得参与。对项目卖家来说,恒大资金雄厚、品牌力强,自己“头拱地”、“嗷嗷叫”地把项目建成也卖不出好价钱,不如早点套现锁定收益。2016年,恒大新购1.02亿平米土地储备中,65.7%以股权投资或合作方式取得。
碧桂园土地储备
2010年-2014年,碧桂园土地储备一直在恒大50%以下徘徊。2015年,碧桂园突然发力,土地储备首次突破1亿平米,相当于恒大的70%。2018年,恒大战略收缩,碧桂园乘势超越,成为“中国第一地主”,土地储备达到3.8亿平米,相当于恒大的125%。
截至2019年6月末,碧桂园土地储备4.2亿平米(权益面积2.63亿平米),相当于恒大的131%。
万科土地储备
尽管当过多年房企龙头,万科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总倾向于悲观,从“拐点论”、“白银论”到高喊“活下去”。观其拿地之谨慎,可知万科的悲观论调不是忽悠外人的。
2016年万科土地储备较2015年仅净增200万平米,增幅2.2%。截至2018年末,万科土地储备权益面积1.49亿平米,不到恒大、碧桂园的一半。
用狐疑来形容万科非常贴切。
不敢多拿地,稍有风吹草动就降价抛售回笼现金,万科这些年都是在“习惯性踏空”中度过的。今天的土地储备就是未来的销售额,万科虽然规避了风险,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击下方分享按钮,前20位好友可免费读。也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交流,交流你的见解与看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