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妙投《新经济公司案例课》,今天给大家讲解的案例是永辉超市。
这两年,永辉的日子并不好过。反应在二级市场上是跌跌不休的股价,反应在现实中则是受到社区团购和生鲜电商的轮番冲击。更要命的是,永辉至今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
其实,永辉的窘境早有征兆,它的困局也是整个传统商超行业的困局。
首先是中型玩家的溃败。据《第三只眼看零售》报道,江苏海纳星地今年3月份销售额同比下降了30%,西安米禾生鲜则同比下降了23%。考虑到2020年疫情的影响,2021年一季度同比下跌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比下跌20%以上是不可理解的。
然后,头部玩家也频频卖身。今年4月28日,界面新闻曝出沃尔玛打算以195亿元的价格出售其在东北、华北的130家门店。此前的2019年,苏宁还收购了家乐福中国。
作为超市零售龙头的永辉,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今年一季度,永辉超市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9%,净利润更是同比大跌98%。
永辉怎么了?这家曾经的“最会赚钱的超市”,到底还有没有未来?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好好地盘点一下永辉以及整个超市行业的情况。
一、失效的打法
2001年前后,武汉、福州、苏州多个城市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改超”运动,起因是农贸市场脏、乱、差,连明码标价都没有,与市场经济以及现代商业文明格格不入。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2001年,永辉在福州开出了第一家生鲜店。无独有偶,同一时期,做糖酒批发起家的家家悦,也在门店中引入了生鲜,并打出“超市+基地”的售卖模式。
凭借统一的管理,超市解决了传统农贸市场中存在的缺斤少两、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在福州的永辉还是山东威海的家家悦,创业伊始就生意兴隆。
对于零售商来说,生鲜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它比较高频,消费者每天都需要;另一方面,它毛利低,损耗高,赚钱并不容易。
但是,永辉却从生鲜身上找到了成功之道,那就是用生鲜引流,用其他高毛利产品赚钱,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 “高频带低频”。
这套逻辑,后来也被互联网企业所借鉴。比方美团,它就是用高频但不赚钱的外卖业务引流,然后用低频但高毛利的酒旅业务变现。
但是,如今,这套打法在永辉身上正在失效。
原因很简单。
本文为妙投会员专享付费内容,上述仅为摘要,全文4000字,即刻加入妙投会员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