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彼得·林奇:散户如何打败机构投资者?
2021-12-01 07:00

彼得·林奇:散户如何打败机构投资者?

文章所属专栏 新经济读书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1:00

欢迎收听妙投《新经济读书会》专栏,今天给大家解读的书是《战胜华尔街》。

 

本书作者彼得·林奇,是美国著名投资家。1977~1990年间,他一直担任富达公司旗下麦哲伦基金的经理人。这13年,麦哲伦基金的管理资产从2000万美元增长到140亿美元,年平均复合报酬率高达29%,他也因此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人。

 

1990年,从富达公司退休后,彼得·林奇开始著书立说,先后出版过《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彼得·林奇教你理财》等系列畅销书。这期我们解读的《战胜华尔街》,最早出版于1993年,当年是美国的第一畅销书,到今天也还是投资者的必读书。

 

今天,我们就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的精华。

 

一、不要让基金经理替你买股票

 

随着房地产黄金时代的结束,这两年,中国老百姓的钱包遭遇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存银行会贬值,而买股票会直接亏损。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业余投资者,选择的方案是买基金,让专业的基金经理替自己理财。从理论上,这种方案听起来是不错的,但是,作为基金经理的彼得·林奇,却反对这一点。因为,他认为,在证券市场,业余投资者可以取得比专业投资者更好的收益。

 

彼得·林奇为什么这么认为呢?理由有四:

 

一是机构投资者会受到诸多限制。比方,美国证监会规定,共同基金,也就是公募基金,在任何一家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其总股本的10%。并且,有些基金还受到公司市值规模的约束,比方不能购买市值低于1亿美元的股票,这些限制虽然可以限制风险,但也限制了机会。它导致基金经理即便发现了早期阶段的大牛股,也无法买入。

 

二是机构投资者喜欢抱团,且反应滞后。你是不是觉得基金经理有信息优势,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被低估的股票?其实不是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喜欢抱团,只会购买那些被众多分析师们推荐过多次的股票,而这些热门股票上涨空间有限,且不会成为10倍股。

 

为什么热门股票不会成为10倍股呢?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方茅台,A股热门股票,白酒基金经理的抱团股,今天的股价1941,它还能涨10倍吗?你自己都知道,不能,连1倍都涨不了了。当股票变成热门股的时候,意味着它的股价就已经很高了,上升空间已经很小了。

 

相反,业余投资者,如果能多留意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到优秀公司,有可能在早期阶段买入10倍股。

 

三是机构投资者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华尔街,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如果你购买的是 IBM 的股票而使客户资金遭受损失,那么你永远不会因此而丢掉你的饭碗。”出于明哲保身的需要,基金经理也会去追热点,抱团,而不是买入那些被低估地不知名公司的股票。

 

四是业余投资者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与机构相比,业余投资者受到的约束是最少的,你想买啥就买啥,想啥时候买就啥时候买。可能,唯一限制散户的,是资金不够多。

 

不过,我们都知道,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业余投资者都很难战胜机构投资者。因此,彼得·林奇语境下的业余投资者,并不是一般的业余投资者,而是具有丰富的投资知识、了解人性的弱点、不轻易被市场先生牵着鼻子走的业余投资者。

 

今天,收听我们这篇文章的读者,其实都走在了战胜机构投资者的路上。因为,你们现在就在投资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

 

二、如何发现好股票

 

林奇认为,选股是科学、艺术和调查研究的有机结合,不可偏废任何一方。他一直相信,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就像在石头下面找小虫子一样。翻开10块石头,可能只会找到一只,翻开20块石头,就有可能找到两只。在林奇担任基金经理的时候,每年都要翻开几千块石头,以便找到足够多的小虫子。

 

但是,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林奇认为,只要10年里面能够找到两三只赚钱的大牛股,付出的努力也就值了。对于资金比较少的散户,可以运用“5股原则”,也就是把自己的投资组合限定在5只股票以内。

 

在本书中,林奇介绍了他推荐给《巴伦周刊》的21只股票。其中贯穿了一条暗线,那就是林奇的投资法则,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我就讲一下其中对国内投资者最实用的四条法则。

 

一是千万不要买业务复杂的公司。林奇的这条法则来自一群七年级的学生选股的故事。1990年,他曾经去马萨诸塞州的阿格尼斯学校,让学校老师带着一群七年级的学生模拟炒股。结果,这群学生选出的投资组合,在两年内取得了70%的收益率,业绩超过99%的基金经理。

 

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们没有投资经验,他们只选择那些生意模式简单、容易理解且盈利的公司。林奇认为,这条原则,对于所有的投资者都适用。

 

二是自己选的股票不会永远涨,要懂得及时换股。1977年,林奇刚接手麦哲伦基金的时候,大盘下跌了20%,但是他管理的麦哲伦基金,却逆势飘红,反而上涨了7%,这样的成绩让林奇飘飘然,以为自己选的股票,什么情况下都能大涨。可是,等到下一次股市大幅回调,也就是从1978年9月11日到10月31日那次,他的幻想破灭了,因为这次,麦哲伦基金的净值跌幅比大盘跌幅还大。

 

这次幻想的破灭让林奇明白,自己选的股票不会永远上涨,情况不对,就要及时换股。等到1987年股市再度崩盘的时候,他就没有重蹈覆辙了。

 

三是可以“爱屋及乌”。林奇的原话是,如果你喜欢一家上市公司的商店,可能你也会喜欢上这家公司的股票。比方美体小铺的股票,就是林奇带女儿逛购物中心时发现的。当时,她们进了美体小铺的商店,林奇亲眼看到店里买东西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当女儿们去结账的时候,他忽然想起,在一次麦哲伦基金的周例会上,有位分析师推荐了这只股票。

 

从他第一次逛美体小铺到1990年,6年时间,美体小铺的股价从原来的5便士涨到了362便士,如果投资者一直持有的话,投资收益将超过70倍。

 

四是当分析师都感到厌倦的时候,正是最佳买入时机。我们知道,如果一个行业,分析师们都不看好,那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股票了。但是,林奇却认为,这些低迷的行业,也能挖到大牛股。比方,林奇1991年买入的大牛股——托尔公司的股票,就是靠着这样的思路挖掘出来的。托尔公司的股票是房地产股,当时,美国楼市非常低迷,报纸头版和电视晚间新闻经常会出现有关房地产崩盘的新闻。在人们信心降到冰点的时候,林奇意识到,这恰恰是底部。当时,托尔公司的股价跌到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而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没有任何问题,所以,林奇就买入了这只股票,当年,就获得了4倍的收益。

 

三、不同行业的选股策略

 

前面我们讲了四点通用型的选股策略,其实,光掌握通用型的选股策略是不够的。因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股票,差别还挺大,如果不能了解这些差别,其实也不利于发现好股票。

 

接下来,我就来分享一下林奇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股票的选股策略。

 

先说零售业的选股之道:逛街发现好股票。在林奇看来,零售业是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最近的行业,只要留心观察,总能发现股票。比方,你去逛购物中心的时候,哪家店铺生意兴隆,哪家店铺门可罗雀,一眼就能发现。如果你是一名投资者,你的潜意识里应该跳出这样一个念头,这个生意兴隆的品牌背后有没有一只好股票呢?

 

当然,商店生意兴隆并不必然意味着背后有一只好股票,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分析。比方,对于连锁零售业或餐饮业来说,推动股价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就是它们增长或者扩张情况。如果每家单店的营业收入在持续增长,公司的负债不高,而且正按照公司年报所描述的那样进行扩张,那么长期持有这只股票就应该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说完零售业,我们再来说说如何从低迷行业选股。跟巴菲特一样,林奇很少买科技股,因为,在林奇看来,科技股比较热门,竞争者拼命进入,能在开始阶段发现最后的胜者的概率比较低。

 

相反,那些低迷的行业,由于成长缓慢,经营不善的公司会被淘汰,而幸存者会逐步扩大市场,最终形成垄断,从而获得超额收益。因此,他认为,从低迷行业里发现好公司,其实更简单。

 

林奇认为,低迷行业的优秀公司都有一些共性,比如,运营成本低;管理层节俭;尽量不借债;内部没有等级制度;员工持有公司股份,能分享公司成长;能在某个利基市场形成垄断优势,等等。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如何投资周期性公司。所谓周期性行业,就是像铝业、钢铁、汽车、化工及航空运输业等产业,会随着经济的繁荣与萧条循环往复,就像四季的变化一样确切可靠,所以被称为周期性行业。

 

对于大多数的股票来说,低市盈率是件好事,但对于周期性的股票来说,却不是这样。如果周期性公司的市盈率变得很低,往往预示着这轮周期已经接近尾声,聪明的投资者此时应该卖出股票。

 

对于大多数的股票来说,高市盈率是坏事,但对周期性的股票来说,高市盈率反而是机会。因为,它意味着公司正在走出最难熬的困境,不久业务就会改善,基金经理也要马上开始坚决地建仓。这样,股票价格必将稳步走高。

 

到这里,我们关于《战胜华尔街》的解读就结束了。今天,我们主要讲述了彼得·林奇的选股之道,以及他对于零售业、低迷行业、周期行业的投资分析。希望今天的讲述,能对你在投资方面的操作有所帮助。

 

有任何问题和建议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如果你觉得内容还不错,也希望你能分享给自己的朋友。谢谢,再见。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