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1-10 16:25
全网吃得最差的社畜,多少网友却羡慕疯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在打工人的“午饭鄙视链”里,带饭党一向是稳稳骑在外卖党头上的。


想象一下:当身边同事都在争分夺秒地吞咽油腻外卖时,只有他手捧饭盒昂首走向茶水间的微波炉,收获背后羡慕嫉妒的目光。


直到打开饭盒的瞬间,露出板结变干的白米饭、加水就能熟的鸡蛋羹,以及几根无需烹饪的小咸菜——


“狗看了都摇头,连夜给你做了三菜一汤。”


图源社交平台


但当你笑他吃这个还不如吃外卖时,对方却表示不以为然:


“所谓美食,不过一些蛋白质、碳水和油脂、纤维的混合体……哦我的意思是,要啥卖相啊,能吃不就行吗。”


是的,在“带饭”跟仪式感牢牢绑定的今天,已经有勇士率先从这虚幻的顶端上跨步下来。


开辟了一个看起来足以被选入“矛盾文学奖”的流派:带饭摆烂学。


从“仪式感”,到“摆烂真爽”


带饭摆烂学,又名“打工人便当的实用主义流变”


“开山鼻祖”是一位平平无奇的深圳女生,在社交平台上记录自己如何坚持带了100多天的饭。


前面几十天的菜色很正常,小小饭盒里有菜有肉有主食,塞得满满当当;


@池小姐的带饭日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风逐渐变成了——


@池小姐的带饭日记


白饭上零星放一根腊肠或几撮小榨菜,开个豆豉鲮鱼罐头都算改善伙食。


任谁路过茶水间时看到,都忍不住得给她匀点菜。


但别急着可怜人家。因为网线另一头的无数独居打工人,已经动心到一塌糊涂。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带饭摆烂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


试问前几年,有谁没深受过网上那些精美便当教程的荼毒。


一顿饭至少四样菜打底,就连用二手电饭锅闷出来的米饭,都得用专用模具捏成各种卡通人物。


再不济也得弄套精致饭盒,在电脑前摆得整整齐齐时,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今天也有在好好生活哦”的自豪。


直至意识到自己并没活在滤镜里,多漂亮的便当最后都要进到肚子里。


严格来说,带饭摆烂党们的手艺并不见得人均炸厨房(否则早就点外卖去了)


周末对着菜谱精心研究半天,也有几率能鼓捣出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美味。


但很抱歉,如今上的这个破班不但不值得我精心打扮,也不值得我认真做饭。


每天拎上地铁的饭盒不再意味着仪式感,反而实现了某种脱胎于工厂流水线的功利化美学。


专家说,自己做饭跟外卖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营养均衡。


摆烂学家们自然也懂得遵循这一原则,但却是以让人想象不到的方式。


你以为的两荤一素,是几道精致的快手家常菜。


没想到映入眼帘的是一根腊肠、一根黑椒烤肠,和几根仅仅用清水烫过的青菜。


@随便吃点吧


这便是摆烂式带饭的第一个流派——剩菜党。


踏入这个门槛的第一步,就是敢于把昨天吃剩下的外卖/便利店熟食放进饭盒。


在打工人强烈的糊弄冲动之下,外卖和便当之间长久以来的泾渭分明,如今正在渐渐模糊。


“别管这道菜原本是哪个熟食店买的,装进饭盒里就是我做的。”


@小叶叶厨房日记


这套逻辑并非会在瞬间完成自洽。


大多数带饭人在刚刚试图摆烂时,都会陷入类似忒修斯之船的困境。


比如——从冰箱里拿出外卖吃剩的辣椒炒肉,再切点肉片把它变成大份的辣椒炒肉。


然后边装进饭盒边陷入怀疑:“我这到底算是吃外卖,还是自己做饭?”


但很快,他们就会从这些无用的纠结中摆脱出来。


什么外卖不外卖的,逼急了直接用外卖盒做便当盒,给它来个原汤化原食。


@一口香鸡腿


反正自己做饭自己吃,也不会有哪个外卖商家过来争夺菜色的原创权。


“虽然蟹柳不是我做的,但里面的辣椒油是我拌的呀。”


@小韩美女的朋友圈


当然,也有人在摆烂之余,对营养和健康有基本的要求。


由此产生第二个流派,乱炖派。


我曾短暂带过一阵饭,每天都要为弄什么菜色苦思冥想,凑不足两个都不好意思。


但摆烂党们已经找到了极为机智的解决方法:先是在一道菜里加入尽可能多的食材,然后用这道菜装满便当盒的所有分隔。


@小曾吖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东北菜成为了他们的宠儿。


蔬菜搞里头、主食搞里头,搅合搅合直接一股脑倒进饭盒里头。


@星星创食2


管它什么分门别类的摆盘,反正进到肚子里,也是要混在一起的。


@是蒜蒜啦


唯一尴尬的不小心被同事看到自己带的饭菜,“因为卖相实在不佳,只能快速地吃完,以回避同事复杂中透着同情的目光”。


每个不想洗菜刀的年轻人,都学会了徒手掰菜


在围观网上打工人们的摆烂式带饭后,我开始相信世界真的是靠懒人来推动的。


为了把麻烦程度降到最低,甚至出现了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便当形态。


比如下面这位颇有想象力的朋友,直接在饭盒里放上生的甘蓝和冷冻鸡肉丸,再撒上调料和一点点水。


这波格局直接打开,别人中午用微波炉是为了热饭,你这是来做饭的。


@颓废少女


带饭摆烂,多半是因为做饭糊弄。


你很少看到这种有碍观瞻的饭盒,出现在刚刚进入职场的萌新们、以及已经拖家带口的老油条手里。


前者往往对“work-life balance”还有那么一点的幻想,直到这份热情迅速被枯燥的工作磨损殆尽。


后者则是受限于家庭,不得不把日常生活稍微拾掇的像点样子。


@二十二


真正心安理得的带饭摆烂党,通常兼具独居和忙碌两种属性。


可支配时间的匮乏使之不得不极力压缩准备便当的时间,而“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又让他们摆烂得无所顾忌。


毕竟吃饭可以是生活艺术,也可以只是生存技能。


“要不是因为会饿,我完全可以戒掉这项活动。”


@是磷酸盐呀(求生版)


在“一切从简”的最高指示下,很多下厨界的默认规则都在失效。


爸妈、菜谱和美食博主都会告诉你,要提前把所有肉、菜、配料切好放在小碗里,才能在开火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但摆烂党们唯一愿意接受的路径,就是让食材直接从冰箱到锅里,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么几块肉就想让我多洗一个碗,还不如直接用手抓。”


@鹿壮壮说


在这个奇妙的空间里,做饭自有一套原则——简称“能用手就不用刀,能用锅就不用碗”


前者其实是为了避免洗砧板,厨房里最庞大的物件。


于是大家纷纷练就手掰青菜的技能,初级选手能轻松拧断绿叶菜的根系而不伤害叶片分毫;


高阶选手一掌拍下,连豆角都能寸寸断裂,金毛狮王谢逊都要甘拜下风。


人生第一次买成套刀具的时候,我本以为套装里的剪刀只能用来剪开食品外包装。


如今它却在这场席卷厨房的极简风潮中,成为绝对的器械王者。


从葱花一类不好收拾的细小配菜,到虾仁、火腿肠等粘腻食材;


@是蒜蒜啦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剪刀剪不了的。


@比猪多


至于“能用锅就不用碗”,可以说是对现代厨具的极大开发。


它可能是一个电饭锅,也可能是一个炒锅。


你或许已经习惯在一个人煮面时,把锅直接端到餐桌上。


但能想象从备菜到完成都可以在锅里解决吗?俗称“菜的一生,从炒锅到饭盒”


看过最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操作,是一道茄子炖豆角。


先是把整根茄子、整个土豆放到锅里煮熟,连皮都没削。


煮软之后加上调料,用铲子那么一压——


好家伙,这连剪刀都省了。


@星星创食


当然你也可以由此看出,铲子的主要作用是取代刀具。


在不需要对食材进行切割的情况下,它本身也可以被筷子或者饭勺来代替。


@小黄鸭咕鸭咕


从勺子炒完菜,先把它们满满当当地盛到朴实无华的便当盒里;


剩下的直接就着锅吃完,真正实现了一套餐具三种用法。


网上的各种便当教程中,有细腻的刀法、丰富的调味、复杂的食材预处理方式,做出来的味道自然更好。


但短暂动心后,独居年轻人们往往还是选择了摆烂,至少能省下一大把琐碎家务。


下班晚、时间少只是一方面。更要命的是发现不止工作会磨损人,做饭也会。


“以前9点到家都能兴致勃勃做两个菜,现在只想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没时间做饭,也没钱点外卖


记得这届年轻人刚刚对外卖感到厌倦,开始流行带饭、便当的时候,曾经有这么个说法:


“自己做饭是消费降级,但生活品质没有降级。”


相比于一份动辄二三十,但质量和卫生水平都堪忧的外卖,在家花十块钱就能做出一顿丰盛的大餐,看起来的确稳赚不赔。


但实践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做饭消耗的精力对打工人来说同样是奢侈品。


我曾尝试过美食博主推荐的“食材分装计划”,就是利用周末时间把菜都洗好切好备好,以为工作日拿出来“炒一炒就好了”。


但熬过漫长的上班和通勤,再花上至少一小时做饭,留给自己的时间依然少之又少。


尤其是独自一人吃饭,哪个菜要尽快吃完、荤素主食如何搭配,都需要提前规划。


打个比方——如果你星期三想要带个炒肉,那么可能需要在星期一把肉从冷冻室拿到冷藏室,星期二晚上再用各种调料腌好。


所谓摆烂式带饭,节约的不只是精力也是脑细胞。


生活中需要搏斗的东西太多,年轻人不过是懒得,或者说无力在吃这件事上多费功夫。


偶尔有空烧个咖喱鸡肉、番茄牛腩这样的大菜,也不用讲究什么搭配,反正午餐晚餐都是一模一样的菜色。


@是狼狼仔哦


连米饭也要提前做好一周的量,“用保鲜膜分装冷冻保存,吃的时候就微波炉叮一下三分钟搞定”。


从前我们讨论外卖和带饭何者更好,仿佛它们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但回到现实,两者或许都无法成为一种选择。


公司里没食堂,出租屋里也没有能为自己准备食物的父母、家人。


外卖贵、做饭麻烦——摆烂式带饭,是他们在夹缝中唯一能做出的艰难平衡。


最开始掀起“带饭摆烂学”流行的那个女生,她的办公室里其实都没有微波炉。


所以只能精挑细选,去做那些“凉了也照样能吃的菜”。


而另一位在饭盒里装粗糙饭菜的网友,目前正在全职备考。


除了省时间,更为了省钱。


每天带饭去图书馆复习,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月只花300块”的目标。


主页里除了晒出菜色,还会记下成本。


绝大多数不超过5元,8、9块钱都算是改善生活。


因为每天只做一顿饭,这就是她当天在食物上的全部花销。



在“生活方式”被所有人挂在嘴边的时候,带个饭、买个花、爆改个出租屋,都被看做是年轻人掌控人生的武器。


可最终还是发现无论是“work”还是“life”,我们都掌握不了。


摆烂式带饭,与其说是为了抵抗职场、竞争压力对自我的蚕食;


不如说只是普通人在湍急的河流中,颇为克制的一点扑腾。


只希望专家们不要紧盯着打工人的饭盒,批判营养不均衡、隔夜菜不健康了——


“因为这盒卖相不佳的隔夜菜,已经是我为生活做出的最大努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