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梦想做“索罗斯”却不小心红了的马克Malik,接下来要换个姿势俯瞰曼哈顿了

特别策划

2017-10-09 10:40

↑点击视频观看《我是年轻》第四期:马克

 

络腮胡、身材魁梧、声音低沉,你很难相信眼前的男人只有23岁(94年出生)。马克malik笑称自己长得太着急了,连他的粉丝都喊他马克叔。

 

见到马克Malik是晚上9点,他刚做完一档口语教学直播,并不见疲惫依然情绪高亢。他穿着一件白色T恤,军绿色休闲长裤,不似微博上惯常的西装革履打扮,聊到兴奋时会把腿翘起来,踩到低矮的茶几上,然后发出富有穿透力的笑声。

 

连马克自己也没有想到,一条模仿老外口音的视频短片让他在微博上迅速走红,并用一年半时间积累了200多万粉丝。“就跟电影一样,原本觉得这事发生在谁身上也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没想到我成了电影里的主人公。”这个来自新疆伊宁的年轻人如此说道。

 


留学生马克

 

马克的微信头像是金融大鳄索罗斯。2013年离开新疆老家,来美国学金融后,他把索罗斯设为新的头像,将在华尔街工作视为最佳选择。

 


相比较同龄人,马克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甚至已经规划到了35岁:毕业后在华尔街投行做三四年,之后去美国顶尖商学院读MBA,由于父母期望自己回国,这时候回到国内的大投行或者私募基金,再逐渐做到合伙人……不过一年前他偶然闯入了那片“陌生森林”:原本“发个视频”只是玩闹般做的小事——后来却打乱了他的规划。

 

那时,马克在美国罗格斯大学读大三,正在为去顶级投行实习而到处面试。在经过大半年的准备,并且顺利通过高盛的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面试后,2016年1月19日,马克接到高盛的电话,对方没有太多言语,简单而直接地说:“不好意思,你没有通过”,这让马克有片刻没有反应过来,他原本以为这通电话是要给他最后offer。

 

他说自己准备了几个月,把该做得都做好了,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让他觉得不甘。为了排解那份挫败,喜欢模仿的马克拍了一条名为《中国留学生模仿8种英语口音》的短视频,用3分29秒,模仿了美国黑人女孩儿、美国白人女孩儿、阿拉伯人、意大利人、印度人、俄罗斯、英国人、澳大利亚人说英语的腔调和神态。视频并不精致,用手机竖拍,也没有字幕。

 

发完微博后,马克倒头就睡,这一觉很长一夜无梦。

 

第二天一早刚开机,马克拿起手机点开微博时傻了眼,他发现一些营销号到处都在转发他的这条视频,微博提醒消息的红色数字蹭蹭往上涨。

 


爆红来得措手不及:一周内,马克的微博涌进20万粉丝。在美国校园里,一次刚下课,三个中国留学生突然间围上来要签名和拍照。

 

“留学生”马克的身上在短时间里增加了一个新的标签:“网红”。

 

他排斥过“网红”这个词语,固有的印象让他认为这个词语和“整容脸”、“为了成名不择手段”挂钩。但随着央视、环球时报、中新社等官方媒体找来采访,让他渐渐发现,网红也有了机会和空间去创造自己的价值,大众开始承认和接受网红的影响力。

 


网红马克

 

马克的视频更新并不规律,他在7月25日发了一条《我们生活的中国到底有多安全》的视频,这条微博共累计9080的转发,12781条评论,还有39905个点赞。这些数字证明他有多受欢迎。

 

不过,直到现在,他也没有组建专业团队进行视频制作,无论从最初的创意还是拍摄、剪辑大多自己完成。“好多人说你想创意又拍摄是很累的,但我觉得真得不累,而是享受,你坐在那里或者走路突然冒出来的灵感被拍摄出来,然后被人看几百万次,我特别享受。”他如此说道。

 


到目前,马克在视频里讲过比起其他国家中国有多安全,也模仿过千奇百怪的口音,普及过一些被误解的国际化的常识,也有过一些英语的趣味科普,还说过瞧不起中国人的就是中国人自己。

 

这些内容让喜爱他的人认为他“三观正”、“正能量”、“网红界的一股清流”。

 

在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如何评价网红马克?”

 

其中几个回答不约而同说到:马克是又一个咪蒙,专挑大家喜欢的说,非常“政治正确”。我问马克有没有在刻意迎合大众来博取好感,马克说:“我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能恰好有些是很多人想说又没有说出来的,有些人觉得和自己想得一致。”

 

也不是没有被人骂过,开始会生气会反击,后来他渐渐接受被人骂这件事,也会去思考哪里做得不对,哪里需要改正。

 

 

创业者马克

 

在成为网红的半年,马克一边投简历去投行面试一边做视频发微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他,越来越多的创意被分享出去,他也越来越享受这个过程,想法也慢慢发生变化。“既然这样,那我为什么不先把金融这块放一放,专注做自媒体。”

 

“反正年轻有犯错的资本”。

 


2016年年中,马克开始以“网红”的身份参加活动谈合作。很快他意识到另外的问题——自媒体的局限性。“我知道一个人的IP影响力是有限的,再火的网红也有过气的时候。我不想仅仅成为这个快餐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我个人还是很看重长久的生命力,希望借用自己所谓网红的影响力做些更有价值的事情。”

 

于是问题转化为网红的长远规划上。网红再往后的发展往往是电商,通过卖货把粉丝转化为客户,比如被称为“淘宝第一网红”的张大奕,与某服饰公司签约合开了第一家网红店,通过红人店铺+个人品牌的模式来实现价值。

 

马克笑着说自己不潮,做不了卖衣服的事。那他擅长的事情是什么?英语教育。

 

马克操着一口地道而又流利的英语,不少人误以为他是美国出生长大。但实际他在去美国读大学前没有接触过外国人,英语全靠自学。他自认为有一些语言天赋,并且能够感染别人,“有些东西我不擅长,但这个我确实是擅长。”

 


于是在今年年初,“网红”马克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在线教育创业者”马克,他想把公司做成中国英语口语界最好的平台,“NO 1,没人能跟我比”。

 

我问他,担不担心哪一天不红了,没有粉丝为你买单了。他说自己没有这种顾虑,他清楚热度肯定会下来的,但他觉得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也会成就一番事业。他的顾虑是,“我30岁的时候没有达到我20岁时设想的那个样子。”,但对于设想30岁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他笑着说这是个秘密。

 


结语

 

时间回到2016年,在高盛面试完毕后,马克坐在待客区休息,那刚好能俯瞰整个曼哈顿,高楼鳞次栉比。这让马克想起2013年高中毕业后去山里放羊的日子。当时他最喜欢做的就是坐在山头往远处看,一望无际的绿色。“你看,之前我在新疆的山头坐着,现在又在这里坐着,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可能性。”

 

————————————————————————————————————————————

虎嗅注:


什么是年轻?

 

塞缪尔·厄尔曼在70年前轰动美国的短文《年轻》中写到: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年龄并不能一概而全,然而可以确认的是,那些原生于科技互联网的"年轻人们",或借助互联网年少成名、或利用文字撬动社会思考、或将爱好当作事业去毕生追求……这放在之前的任何一段历史长流中都似乎不可能重现。


那么,什么是年轻?


虎嗅联合快手采访拍摄了12位样本人物,出品了这档《我是年轻》的栏目,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为什么“Ta是年轻”,他们的对待世界的方式、眼光、思维与态度。

 

希望这12期节目,可以让你找到关于年轻的一些答案。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户

    自定义
    支付: